《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doc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doc

ID:50538597

大小:3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6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doc_第1页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牛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角色中去。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软盘、一次性杯子、丝瓜、铁钉、小米粒、花瓣、叶子等等。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在真实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

2、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空间感。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屮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在比划“1分米”和“1毫米”时,制造气氛,渲染学生的神秘气氛。在比划1分米时,说:“现在让我们把手高高举起。对,这就是1分米/小期友们兴奋地仰起小手。在比划1毫米时,这样说:“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卡,再轻轻地、轻轻地抽出来,现在两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语气是缓慢的,轻柔的。跟上面的

3、分米进行对比,小心翼翼地抽卡,也突出了毫米的小,毫米的细,毫米的窄,毫米的短。在教学《分米与毫米》,学生对分米和毫米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且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如:填写单位名称、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但是在作业中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特别是在填写单位名称时错误百出,让人哭笑不得。例如:铁钉长3毫米,一根火柴长4毫米,文具盒厚13厘米等,学生头脑中已有了长度单位的表象,可有时和实物却对不上号,闹出了一些笑话。我反复强调填写单位名称时一定要看清楚、想清楚,试图提醒他们在填写单位时要先想想1毫米、1

4、厘米、1分米、1米的实际长度再填写,在学校里还行,回家后还是出错。一天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开始刷牙,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倒了,连忙找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厘米厚的笔记本,认真作笔记。”这不是很好的题材吗?我决定来个“将错就错”。第二天我让学生们读一读这段文字,刚开始学生们读得象模象样,渐渐地有几个学生笑了出来,越往后读笑声越大,等到全部读完,教

5、室里笑声一片。我故做惊讶地问:“你们笑什么呀?”“2分米的床太小了吧“1厘米的牙刷太短了。”“1毫米长的铅笔拿都拿不到---有的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着。我接着说:“那谁能改成正确的呢?”我会,我会,学生们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有意识的请经常出错的儿个学生回答,这回他们考虑好了,不再随便地说个答案。我又说:“这个小朋友可真粗心,我们可不能象他那样,要不,会闹笑话的。那他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有!他看到小树倒了就找来绳子把小树绑好。”“恩,他很有爱心,这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希望学生们在笑过之后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张冠李戴”。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

6、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摸摸、找找、量量、数数……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达到快乐的颠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