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和质谱.ppt.ppt

核磁共振和质谱.ppt.ppt

ID:50554105

大小:6.92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0-03-14

核磁共振和质谱.ppt.ppt_第1页
核磁共振和质谱.ppt.ppt_第2页
核磁共振和质谱.ppt.ppt_第3页
核磁共振和质谱.ppt.ppt_第4页
核磁共振和质谱.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磁共振和质谱.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核磁共振和质谱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是近年来普遍使用的仪器分析技术,对有机化学工作者来说,也是最常用的结构测定工具。特别是核磁共振,它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快速、能准确测定有机分子的骨架结构等优点。随着高场仪器、多核谱仪、大容量快速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将核磁共振仪器的使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核磁共振是有机化学结构分析中应用最普遍的分析方法,利用它可测定1H、13C、15N、31P、19F等的核磁共振谱图。但由于学时有限,本章只介绍最常见的1H和13C的核磁谱图。在质谱分析中,只需要微量样品就可测出被测物质的相对分子量、分子式和许多分子

2、结构的信息。再配合其它仪器测试方法,如NMR、IR、UV等,就能准确测定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尤其是让质谱和色谱联用,质谱和计算机联用,更增加了质谱的测试范围和能力,使它成为结构分析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12.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所谓核磁共振,是指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受电磁辐射而发生核磁距能级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我们知道,任何带电体自旋会产生磁砀,磁场具有方向性,可用磁距()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它和其它带电体一样,也可以发生自旋而产生核磁距。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自旋都能产生核磁距,只有那些原子序数或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才能产生核磁距

3、。如1H、13C、15N、17O、19F、29Si、31P等。因为组成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是H和C,所以,在有机化学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是氢核(质子)核磁共振谱,简称1H-NMR;所以,本章重点介绍1H-NMR的基本原理。质子带正电,自旋会产生磁距。在没有外磁场时,自旋磁距的取向是任意的[如图12-2(a)],但在外磁场H0中,它的取向分为两种,一种与外磁场平行,另一种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图12-2(b)]。这两种不同取向的自旋具有不同的能量,与外磁场相同的取向的自旋能量较低,相反取向的能量较高,两种取向的能量差为:式中h为普郎克常数;为磁旋比

4、,对于特定的原子核,常数,如质子为2.6750;H为外加磁场的强度。由上式和图12-3可以看出:两种取向的能级差与外加磁场强度有关,外加磁场越强,能级差越大。在一定的磁场中(如H2中),若再用电磁波辐照磁场中处于低能级的质子,当电磁波辐射的能量正好等于两个自旋的能级差时,即:处于低能态自旋的质子就会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态,这种现象就叫核磁共振。由上式可以看出,不同磁场强度下,发生共振所需的辐射频率是不同的。如果固定磁场强度,根据上式就可求出共振所需的频率。如外加磁场强度为:1.4092T(特拉斯,1T=10000Gs),则辐射频率v应为60MHz。同

5、样,若固定辐射频率,也可求出外加磁场强度。用来测定核磁共振的仪器叫核磁共振仪,目前,核磁共振仪主要有两种操作方式,即:固定磁场扫频,和固定频率扫场。常见的核磁共振仪结构如下:将样品置于强磁场中,通过辐射频率发生器产生固定频率的无线电磁波辐射,同时在磁场扫描线圈中通往直流电,使磁场强度由低场向高场扫描,当磁场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满足于v=(/2)H时,即辐射能等于两种不同取向自旋的能级差,则会发生共振吸收。这种方式称为扫场式。如果固定外加磁场的强度,改变电磁波的辐射频率,当频率达到满足v=(/2)H时,也会产生共振吸收,这种方式称为扫频式。共振吸

6、收的信号被接收线圈接收,放大并用计算机或记录仪记录,就得到了核磁共振吸收图谱。核磁共振仪根据磁场源不同分为:永久磁铁、电磁铁、超导磁等根据交变频率的大小分为:60MHz,90MHz,100MHz,220MHz,250MHz,300MHz等,频率越高,分辨率越高。12.2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一、屏蔽效应根据核磁共振的条件:在一定辐射频率下,纯碎的质子能级差是一个固定值,因此,似乎有机化合物中所有的质子都应在同一磁场下产生共振吸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核磁共振吸收图谱上就只有一个吸收峰,这样对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就毫无意义了。可实际上,有机化合物中质子的周

7、围都被电子包围着,这些电子在外磁场作用下,会发生循环流动,从而产生一个小的诱导磁场,该磁场与外磁场方向正好相反。这样氢核实际感应到的外加磁场(H实)要比仪器产生的磁场强度(H0)小些。即:H实=H0-H诱=H0-H0=H0(1-)这种效应称为屏蔽效应,为屏蔽常数。假设质子外围无电子,不产生屏蔽效应,质子发生共振的磁场强度为H0,即:H扫=H实=H0实际上质子外围都有电子环绕,而且,电子云密度越高,所产生的诱导磁场就越大,这种屏蔽效应就越大,要使质子产生共振吸收,就需要在较高的磁场下才会发生。即H扫=H0+H诱可见,屏蔽效应与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8、有关。在有机分子中,氢核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外围的电子云密度也不同,产生的诱导磁场强度也不同,这样,就可使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