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經濟圈構建中的城市經濟關聯性研究.doc

省會經濟圈構建中的城市經濟關聯性研究.doc

ID:50585506

大小:6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2

省會經濟圈構建中的城市經濟關聯性研究.doc_第1页
省會經濟圈構建中的城市經濟關聯性研究.doc_第2页
省會經濟圈構建中的城市經濟關聯性研究.doc_第3页
省會經濟圈構建中的城市經濟關聯性研究.doc_第4页
省會經濟圈構建中的城市經濟關聯性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省會經濟圈構建中的城市經濟關聯性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省會經濟圈構建中的城市經濟關聯性研究kIFJ1=1摘要:從2006年5月省會經濟圈發展規劃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到2007年12月《安徽省會經濟圈發展規劃綱要2007〜2015》評審稿的完成,省會經濟圈概念日益走強,但在學術界對其爭論頗多,不同立場的學者都給出瞭各自的理由,但這些理由大都是基於理論和主觀的闡述,缺乏實證支撐。引入城市引力模型對合肥、南京的引力系數和場強系數進行計算,從實證角度給出瞭省會經濟圈的構建理由關鍵詞:省會經濟圈;經濟關聯性;引力模型2006年,合肥已提前四年跨進“千億俱樂部”,省會經濟圈的發展規劃在2006年正式提上議事日程。按照2007年9月份編制的《

2、中國省會經濟圈藍皮書》,省會經濟圈地跨合肥、巢湖、六安三市,影響圈的半徑約200公裡,該圈層是一個偏心區域,合肥對該區域的影響以輻射為主。按照設想,省會經濟圈將有5條發展軸線,即合肥一巢湖一蕪湖發展軸、合肥一南京發展軸、合肥一安慶發展軸、合肥一六安發展軸、合肥一淮南、蚌埠發展軸。其規劃定位是:成為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都市連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省首位核心都市區;以科教文化為特色的都市圈;以生態、園林綠化為特色的環湖型都市圈0在省會經濟圈概念日益走強的同時,學術界對其爭論頗多,摘要:從2006年5月省會經濟圈發展規劃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到2007年12月《安徽省會經濟圈發

3、展規劃綱要2007〜2015》評審稿的完成,省會經濟圈概念日益走強,但在學術界對其爭論頗多,不同立場的學者都給出瞭各自的理由,但這些理由大都是基於理論和主觀的闡述,缺乏實證支撐。引入城市引力模型對合肥、南京的引力系數和場強系數進行計算,從實證角度給出瞭省會經濟圈的構建理由關鍵詞:省會經濟圈;經濟關聯性;引力模型2006年,合肥已提前四年跨進“千億俱樂部”,省會經濟圈的發展規劃在2006年正式提上議事日程。按照2007年9月份編制的《中國省會經濟圈藍皮書》,省會經濟圈地跨合肥、巢湖、六安三市,影響圈的半徑約200公裡,該圈層是一個偏心區域,合肥對該區域的影響以輻射為主。按照

4、設想,省會經濟圈將有5條發展軸線,即合肥一巢湖一蕪湖發展軸、合肥一南京發展軸、合肥一安慶發展軸、合肥一六安發展軸、合肥一淮南、蚌埠發展軸。其規劃定位是:成為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都市連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省首位核心都市區;以科教文化為特色的都市圈;以生態、園林綠化為特色的環湖型都市圈0在省會經濟圈概念日益走強的同時,學術界對其爭論頗多,大體分為二種立場第一種對此持肯定態度,劉志迎(2007)認為省會經濟圈的構建對合肥,對皖中乃至整個安徽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而南京對合肥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很小,甚至會有排擠效應;程必定(2007)認為省會經濟圈的提出是適時的,是合肥

5、市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二種對此持懷疑和否定的態度,陸玉麒(2005)指出省會經濟圈影響力有限,合肥應被納入南京都市圈的建設規劃,接受南京都市圈的輻射;宗南晨(2006)提出南京應與合肥、蕪湖兩市構建一個新三角經濟協作區,進而形成都市圈,以鞏固提高南京的城市地位;張曦、張平(2006)對合寧都市圈的可行性進行瞭論證,認為打造合寧都市圈是兩省共贏的必然抉擇;王傲蘭(2006)指出合肥、沿江5個城市(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納入“南京都市圈”是有歷史淵源的。是安徽的東向發展的必然選擇此外,也有個別學者提出合肥應與沿淮和沿江城市共同組成皖中都市群那麼到底有沒有打造省會經濟

6、圈的必要呢?以上持相反立場的學者都給出瞭各自的理由,但都是基於理論和主觀闡述的,缺乏實證支撐本文擬運用區域經濟學相關理論,引入城市引力模型對合肥、南京兩個核心城市的引力系數和場強系數進行瞭測量。比較其對周邊城市的引力系數和場強系數。從而從實證角度給出瞭省會經濟圈構建的理由1城市引力模型的引入牛頓萬有引力公式認為,在兩個具有質量Ml和M2而相距D的物體間,存在一個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F,其大小為:式(1)中G是萬有引力常數。將其應用於區域經濟學,可以計算在一定區域范內的兩個城市之間吸引強度大小。本文將采用該模型以論證省會經濟圈內城市間存在聯系程度。由於實際城市聯系並不一定完全

7、符合該模型的結果,故需要對該模型進行人為修正如下:式(2)中,Fi表示圈中城市i與核心城市之間的引力系數,Ci是核心城市相對其他城市來說的場強系數,Pi為城市i的市區人口,Yi表示城市i的GDP,P表示核心城市的GDP,Y表示核心城市的GDP,EDi表示城市i與核心城市之間的經濟距離,A是經濟相互作用的能量損耗經驗系數,其取值不影響本文結論,這裡方便起見取A=12計算過程本文經濟距離的計算采用高汝熹(1998,2007)的方法,以空間距離為基礎,通過兩次修正得到經濟距離。公式為:ED=axBxD(3)式(3)中,ED為經濟距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