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播种技术--杨四军.ppt

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播种技术--杨四军.ppt

ID:50592308

大小:13.82 MB

页数:70页

时间:2020-03-12

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播种技术--杨四军.ppt_第1页
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播种技术--杨四军.ppt_第2页
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播种技术--杨四军.ppt_第3页
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播种技术--杨四军.ppt_第4页
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播种技术--杨四军.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播种技术--杨四军.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播种技术一、水稻秸秆生物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长期以来,水稻秸秆数量是按稻谷与稻草各占50%的比例推算的,田间秸秆残留量或可收集量则是根据留茬高度占水稻株高的比例匡算的。为弄清不同条件下水稻秸秆数量及变化规律,我们于2009年分别在宿豫区来龙镇、宿迁稻麦展示基地、扬中市油坊镇和丹阳稻麦展示基地取样,系统研究了常规粳稻(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杂交粳稻、杂交籼稻(两系、三系)、机插秧、人工插秧、抛秧、麦套稻和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水稻秸秆生物量,分稻谷、穗轴枝粳、地下部分、0-10CM、10-15CM、15-20CM和2

2、0CM以上等部位,测定了水稻秸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机械还田的动力配置、培养土壤的效果预测、原料收集的成本核算及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水稻秸秆资源调查结果汇总表类别田间残留量(公斤/亩)变幅差异(%)可收集量(公斤/亩)变幅差异(%)中熟中粳141.4115.3-161.239.86356.0306.8-423.638.1迟熟中粳161.7148.4-173.116.6459.0401.5-498.121.3杂交粳稻144.1128.0-164.528.6394.1307.5-465.751.4杂交籼稻129.5116.3-154.

3、432.8341.6296.0-385.630.3栽插方式140.9126.5-151.419.6352.8291.1-384.332.0不同条件下水稻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比较水稻不同类型品种条件下谷草比率变化特征比较不同条件下秸秆残留与可收集量(以留茬高度15CM为标准)(二)、水稻收割→同步碎草→碎草匀铺目前用于收割稻麦的联合收割机,按脱粒方式可分为半喂入和全喂入两种,依行进方式则可分为履带式和轮胎式。根据不同机型的机械特性,省农机管理部门确立了以半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水稻,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小麦的发展方向。之所以提倡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

4、,是因为水稻穗层比较整齐,半喂入式可减少脱粒功耗,提高作业效率;而小麦穗层不整齐,中间穗、落脚穗较多,半喂入式脱粒损失较大。两种机型均已配备同步碎草装置,就碎草效果看:半喂入式收割机碎草效率高且长度均匀,全喂入式收割机虽然碎草质量不如前者,但秸秆经脱粒过程的机械搓揉,腐解进程较快。从农艺要求角度看:两种类型收割机的碎草装置均有有待改善之处。全喂入式收割机固定刀式碎草装置锯齿型刀具,2400转/分钟秸秆喷布方向取决于风向和风力,而非垂直向后经脱粒过程的机械搓揉,秸秆有成团现象碎草长度不均匀,但碎草分布均匀度较好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半喂入式收割机,碎草

5、长度均匀但分布仍相对集中全喂入式收割机是大面积生产的主体机型,社会保有量大。加装同步碎草装置后,收割小麦时的碎草效果比较理想,完全可以满足农艺要求;收割水稻时碎草长度不均匀,而且碎草喷布方向易受风向和风速的影响,所以,如果使用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水稻,必须解决碎草喷布的方向可调节、可控制问题。鉴于以半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发展方向,我们以创新研制“半喂入式收割机碎草匀铺装置”为切入点,试图通过设备创新,解决半喂入式收割机的碎草匀铺问题,为灭茬还田机械作业奠定良好基础。通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我们已研制出“半喂入式收割机碎草匀铺装置”,田间测试结果表明

6、,碎草摊铺宽度增加50%左右,效果非常明显。碎草匀铺效果碎草匀铺前后效果比较匀铺前匀铺后碎草处理方式间田间碎草分布比较变幅:24.2-234.1平均值:112.5标准差:67.2变异系数:0.60变幅:84.8-204.6平均值:145.12标准差:36.5变异系数:0.25三、灭茬还田灭茬是稻麦秸秆还田的重要环节,灭茬作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秸秆还田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秸秆还田技术能否迅速推广。目前,各地示范推广的灭茬还田机械类型众多,特色各异,适应区域各不相同,很难用某个具体指标衡量其优劣。根据江苏沿江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结合项目实施,

7、系统比较了三种灭茬还田机械的作业效果,量化评价了其作业质量的优劣,初步明确了适宜本地推广应用的机械类型。正转式埋茬耕整机反转灭茬旋耕机反转灭茬还田作业现场反转灭茬还田作业效果普通旋耕机取样调查样方不同灭茬还田方式秸秆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旋耕整地方式秸秆在不同土层中的比例(%)0cm0-5cm5-10cm10-15cm常规旋耕还田8.146.131.314.5反转灭茬还田7.840.944.96.4耕整埋茬还田8.95831.12(四)、机械匀播相对旱作而言,稻茬麦种植难度较大,特别是整地、播种环节,即使在气候条件正常,土壤墒情比较适宜的条件下,稻茬

8、土壤的精细整地和适期播种都难以保障,遇到秋季阴雨连绵的年份,无法播种的现象屡见不鲜。当前,基于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和提高耕地可持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