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五单元复习学案.doc

八上五单元复习学案.doc

ID:50670786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3

八上五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1页
八上五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2页
八上五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3页
八上五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4页
八上五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五单元复习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学案9、10课时-------第五单元一、复习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2、 会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二、知识梳理1、字词积累:⑴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A.xián()来问讯B.便yāo()还家C.yuán()溪行D.xún()病终E.欣然ɡuī()往F.后suì()无问津者复前行,欲穷其林。得其船,便扶向路。此中人语云处处志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芳草鲜美屋舍俨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陶后鲜有闻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丝竹之乱耳可以调素琴濯清涟而不妖同予者何人亭亭净植⑵.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阡陌交通

2、古义今义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来此绝境古义今义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芳草鲜美古义今义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惟吾德馨古义:今义: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宜乎众矣古义:今义:⑶重要语句翻译:《桃花源记》:①渔人甚异之。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短文两篇》: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文学常识:⑴《桃花源记》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

3、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本文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⑵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们学过唐代(人名)的(书名),这篇文章押韵的韵脚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以,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时代)的(人名),选自《》。⑶《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⑷《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朝代)的(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4、的。全书共有篇。“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中的两个篇章。⑸杜甫是代大诗人,字,他被称作,其诗作被称作,都收集在。“三吏”是指杜甫写的、、;“三别”是指他写的、、;“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默写填空⑴《桃花源记》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⑵《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⑶《望岳》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

5、是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⑷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三、语段精练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6、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俨然:属:阡陌:垂髫:要:绝境:遂:惋:10.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1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12.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5

7、)“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1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1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1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