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说课稿.doc

观刈麦说课稿.doc

ID:50701086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3

观刈麦说课稿.doc_第1页
观刈麦说课稿.doc_第2页
观刈麦说课稿.doc_第3页
观刈麦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观刈麦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观刈麦》。以下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计教学效果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观刈麦》是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五课《诗词五首》中的一首诗。它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早期的一首讽喻诗,诗歌描写了麦收时节,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生活的愧疚。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初二(7)班,本班共有41名学生,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较弱,大多学生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

2、八年级学生按说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面对诗歌,如果不看参考书,他们不能整体把握诗的意思,更不能准确理解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注重落实基础知识,加强对诗歌朗读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重点的点拨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立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要求是: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中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的要求是:考察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对此,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陇、荷、箪、灼、顾

3、、农桑、吏禄”等词。2.体会诗的内涵和对比的写作手法,学会运用名句,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合作学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悟诗歌意境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朗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方法。朗读有利于记忆,朗读有利于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会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合作法:课

4、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五、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为引入新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习题演练四个大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希望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达到教学目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3分钟)1.导语课前背诵本册书第六单元学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写出了唐王朝统治下读书人的凄苦生活,那么唐统治下农民的生活又怎么样呢,白居易的讽喻诗《观刈麦》给我们做出了回

5、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观刈麦》,解释题目,学生齐答,从题目看,本文还是一首叙事诗,那么白居易到底观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昨天已让同学们对本诗进行预习,现在检查一下预习的效果。(2分钟)2.检查预习(1)采用比赛的方式,找2位同学给小黑板上加点的字注音,其余同学在课本上圈画加点的字并注音。(3分钟)刈、陇、荷、箪、灼、饷、秉、吏禄、稚、晏(2)采用比赛的方式,找2位学生读诗歌,要求读音准确。(3分钟)(3)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体会诗的感情。(1.5分钟)(4)学生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

6、2分钟)(5)全班同学齐读。(1.5分钟)设计意图:采用比赛的方式,既检查了预习效果,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种形式的朗读还加深了学生对诗内容的理解。本环节落实了教学目标中对重要字词的积累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4分钟)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文意,不会的举手问,其余同学答疑。请一位学生复述文章梗概。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之上,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通过读百遍,意自现来复述这首叙事诗的故事情节。(三)探究活动,理解新知(22分

7、钟)1.“我”观到了什么?(3分钟)(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2分钟)【不是不知劳累和炎热,而是顾不上炎热和劳累,为生活所迫。】学生齐读,体会感情。(2)作者是如何描绘拾麦者的?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文章题目叫“观刈麦”,为何要写“拾麦者”?【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今日的拾麦者,正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卖者。揭示赋税的繁重,讽喻社会的不公,控诉官府对贫苦

8、农民的残酷剥削。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2.5分钟)女同学有感情地齐读2面对此情此景,“我”是怎样想的?(1.5分钟)男同学有感情地齐读3文中的“我”为何可以在农忙时节不事农桑,还岁晏有余粮?请同学介绍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