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说课稿.doc

《数一数》说课稿.doc

ID:5072301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7

《数一数》说课稿.doc_第1页
《数一数》说课稿.doc_第2页
《数一数》说课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一数》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课稿《数一数》——新版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新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一数”第一课时。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在多种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千”。一、研读教材关注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认识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置值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发展数感。千以内数的认识又是万以内数认识的起始课。因为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一百基础上对数的认识一次较大的拓展和跨越。尤其是从百到千,其位置空间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有很大跨度的,让学生通过数数活动体验“千”的产生过程,建立好“千”的概念尤其重要。利用多种方法数

2、数,帮助学生不断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感,是本套教材的重要“亮点”。本节课的题目是“数一数”而不是“认识千”。因为“认识千”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点之一,而数一数就相当于是获得这个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手段。“数一数”是教学活动,因为数学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中呈现了多种数数方式:首先是利用计数器数数,然后是利用小方块模型来数数,最后完全脱离模型,抽象的数数,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验和建立数感。二、关注知识背后的数学问题。关于“认识千”,我们可以有多种方式认识它,比如读出来是读作:一千,写出来是1000(一个四位数

3、1后面4个0)。更为主要的是一千作为九百九十九的后计数。因此在新课之前我先引用了第一个数数活动: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千“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因为数较大,直接一个一个的数出来比较麻烦,而且数的过程比较容易出错,所以相对百以内的数,“千”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在设计设个教学环节的时候,借助放大的计数器数数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千”的由来——九百九十九再添一个就是一千,体会数(shù)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千”,我首先设计了两个学过得拨数活动作为铺垫。从“九百九十九”到“一千”,让学生经历拨数过程。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拨数过程中,让学生边拨边说,逐步体验到:个位上满

4、十向十位上进一,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一的过程,在体味到十进制的位置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到后面水到渠成的百位上满十也应该向前一位——千位上进一了,10个百是千。因此课上安排了第二个数数活动——“数正方体”活动环节,更多的是基于学生在一年级学过的“百以内数的认识与组成”基础上,理解十进制关系。作为直观模型的立方体模型,便于操作,能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技术单位,看到大正方体,学生最初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借助100以内的数数经验,“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条,)再1条1条的数(也就是10个10个的数),10条是一片(也就是100)来解决这个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数10

5、片组成一个大一点的正方体来用“千“表示。这样一方面在知识上便于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也为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铺垫;另一方面在情感上也让学生感受到面对富有挑战意味的问题,树立了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了学生探究新问题的兴趣。一、与以往教学的不同以前我们在教学“认识较大数“时,更多关注的是数的度、写方法,忽略了在读和写的背后,我们希望学生在数学上有什么发展。比如:数的意义的理解,1000是999的后计数。学生对满十进一和十进制的理解非常重要。这些鼻尖单的读数、写数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更为重要。本节课除了关注知识背后的数学问题,同时关注

6、了学生千以内的数数,也就是课堂上呈现出来的第三个数数活动。“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借助完全脱离模型的数数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千以内数,在数100以内数的经验基础上,重视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方式完成数数任务,强调数数方法的多样化,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数数熟悉“千以内数”,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交流数数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本节课的结尾部分,处理了“练一练”的第1、第2题。第1题借助拨数活动,促进学生对序数意义的理解。第2题结合数小方块活动,巩固对数的意义和技术单位的理解。整堂课上,我极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重点部分的教学活动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动手拨一拨、

7、动口说一说,你说我拨等等的合作参与,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感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