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ppt课件.ppt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ppt课件.ppt

ID:50749920

大小:1.70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3-13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1现代学校组织是由若干个班级构成,作为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直接和集中反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职能和社会关系。班级作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有着自身的社会特征和社会功能,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学习和社会交往,产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因此,班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管理有着特别的意义。对班级进行社会学的分析,是教育社会学微观研究的重要方面。2第一节班级组织的特性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班级是履行着学校组织的社会职能,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进行活动,有着一定社会关系结构的综合性群体。一、班级的社会属性(一)班

2、级社会群体具有较统一的目标。就班级群体成员而言,他们都是基于在一定空间的直接接触而结合到一起的。成员所共有的某种文化上的同质性在于他们所追求的某些共同的目标,即完成预期的社会化,或者说是预期的社会化的目标把他们统一起来。3第一节班级组织的特性(二)班级社会群体具有变化的群体结构由于班级群体规模比较大,成员之间关系密切且带有比较浓厚的情感色彩,班级存在许多非正式群体,使班级中的分工和权力分配经常变化,并且带有不确定的、临时的和偶然的特征。班级比其他社会群体的结构更加复杂,角色分配和人际关系也具有更大的变动性。(三)班级社会群体互动方式具有双重性。

3、班级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这是一种具有情感和理性双重性的互动。教师通常是以理性为指导与学生进行情感交往,学生则常常以情感为途径,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教导和班级的规定。4第一节班级组织的特性二、班级组织的特性(一)自功能性在现代教育中,班级组织的生存目标具有“内指向性”,班级组织所产生的首先是与其成员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二)半自治性1、从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趋向于半自治。2、从学生的组织调控技能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滞限于半自治。3、从学生的相对地位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被控于半自治。5第一节班级组

4、织的特性三、班级的社会功能(一)社会化功能学生的社会性是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班级社会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情景、角色选择和社会规范,为学生社会性的实践创造最佳条件和机会。(二)选择功能班级社会体系为学生在多样化社会角色和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中提供各种选择的可能性和条件,使之获得相应的角色、机会和地位,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6第一节班级组织的特性(三)个性化功能(四)监护功能7第二节班级组织的结构作为社会系统的班级,有一个正式结构和一个非正式结构,他们同时并寸,意味着学生需要应付两类价值观,而且也成为学生在班级中地

5、位高低的两个纬度。8第二节班级组织的结构一、正式结构班级正式结构主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并传递给学生的期望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措施和教师的教学策略,同时,学生的表现是由教师给予正式的心理报酬,如以分数、表扬等表示。这种情形构成了班级成员在班级结构中体现学术成就的主要基础。我国班级的正式结构:班干部;这是班级正式组织中最重要的角色。小组长;小组一般成员。9第二节班级组织的结构二、非正式结构班级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主要由学生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并以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为参照。(一)非正式群体特征1、人数少2

6、、吸引力强3、“集体性”强4、沟通效率高级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同样是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文化资源,学生从自己在非正式结构中所处位置进一步体验着社会地位差异,接受着群体水平上的肯定或否定的社会评价,形成群体生活中的成功感、平凡感、失落感或失败感。10第二节班级组织的结构(二)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作用班级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实际上反映了班级成员人际关系的复杂结构。由于这种人际关系的形成并非建立在正式角色关系的基础上,而完全建立在同学之间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它对成员的功能具有两面性。1、积极作用:(1)满足学生的交往与表现自我的需要;(2)促进班级组织内意见

7、沟通。2、消极作用:(1)群体内部的过多接触,容易影响其成员对班级组织活动的参与;(2)群体利益的一味保护,容易导致群体发展成为班级组织内的“独立王国”。11第二节班级组织的结构三、班级组织结构的关系无论是从社会学或心理学特征上看,这两种结构都是互为补充的。当学生感到一种结构不能满足其个人需要和期望时,就会设法在另一个结构中得到满足。有研究指出,当学生或家长对班级正式结构感到不满意时,便会有意去支持班级非正式结构中那些突出的、非学术性的,甚至事实上是反学生性的不良倾向,如搞小圈子。总之,无论是班级正式结构或非正式结构,都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性学习,

8、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隐性文化,成为学校教育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第三节班级组织中的互动如果说结构是班级组织的静态层面的话,互动则是班级组织的动态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