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贾继红.doc

教学设计(教案)贾继红.doc

ID:50754247

大小:6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8

教学设计(教案)贾继红.doc_第1页
教学设计(教案)贾继红.doc_第2页
教学设计(教案)贾继红.doc_第3页
教学设计(教案)贾继红.doc_第4页
教学设计(教案)贾继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贾继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初三年级教学形式讨论法探究法教师贾继红单位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课题名称<<出师表>>学情分析语文基础知识不太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学生在学习语文态度方面的特点学习语文知识的态度端正,但是大部分同学思想比较懒惰,不愿意思考,害怕思考,喜欢坐享其成。四分之一的学生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学习需要老强制性的施加压力。课外阅读知识面窄,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

2、好习惯。只是机械的接受,忙碌于应付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4.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5.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过程与方法阅读体悟,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

3、的“忠”?【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3.探究法提供有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4、,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三、解题。1 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5、“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2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

6、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五、讲读第1段。1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疲弊:疲弱困乏。        诚:的确、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    宜:应该。不懈:

7、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      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 追:追念。 报:报答。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2 学生讲述大意。3 讨论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

8、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