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四章.ppt

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四章.ppt

ID:50764259

大小:1.77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3-14

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四章.ppt_第1页
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四章.ppt_第2页
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四章.ppt_第3页
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四章.ppt_第4页
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四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大名师包政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件第四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751、时代背景(一种信念)时代的进步,终究会使人们明白“组织起来”的力量,源于“个人自由意志”基础上的协同行为。(“现代”组织的产生)手工/机械化/自动化。(带来的是“专业化分工”与知识劳动者对企业组织的渗透)社会机构化/职工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深化)人格等级被否定。(并非英雄创造历史,企业领导人只是一个组织者;抱怨职工没有积极性的原因,是企业领导人不相信员工组织起来的力量;蒙牛故事的启示:责任与利益边界)762、叔本华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所追求的满足,永无止境。满足是短暂的。满足之后就是空虚与焦虑。自由意志本身就是痛苦。773、巴纳德的“自律行为”尽管

2、个人行为受“内在心理因素”,如自由意志等支配;然而,个人心理的形成,取决于个人的经历,进而取决于现实的环境,以及相关外部环境因素。因此,可以认定个人行为本质上是有节制的,是一种在“责任”与“能力”基础上的自律行为。每个人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往往会遇到各种障碍与制约,且超越个人承担责任的能力。于是个人行为责任者必然要求与他人的合作,通过“协同”,克服障碍,实现目标。“协同”就是为实现单个人不能实现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为”。784、巴纳德的协同理论个体行为——在责任与能力基础上的自律行为。(自由意志与自我节制)协同行为——超越个人承担责任的能力,寻求与他人的协作

3、。协同体系——两个以上的人的协同行为。正式组织——基于个性活动的“非个性行为体系”。795、从“协同行为”到“协同体系”如果这种“协同”发生在多数人之间,协同本身将构成一种体系,即“协同体系”。由于在协同体系中的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的动机与目的,必然给多数人之间的“协同”造成困难;因此,协同体系成立的内含前提条件是,能否依靠协同体系本身,去克服多样性的个体动机与行为所带来的障碍。这就意味着各种“社会因素”,比如行为规则、共同价值观与文化,将伴随协同体系的形成而产生。806、从“协同体系”到“正式组织”每个加入协同体系的人,将不得不接受“协同上的制约”;协同体系中特

4、定的“社会因素”也将对每个成员产生影响,使个人独立人格有了“新”的侧面,这就是按照协同体系,或协同成果的要求,重新塑造“人格”。如果协同体系内产生一种力量,能按整体目标与成果的要求,调整每个人的动机与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协同体系就有了“正式组织”。所谓正式组织,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两个以上的个体行为进行调整,由此产生的协同体系。81组织并非是单纯人的集合,而是基于人的个性活动的“非个性行为体系”组织的存在价值与理由,就是要按共同的目标,进行有意识地调整,调整每个组织成员基于自身动机与目的的“贡献行为”7、巴纳德的“正式组织”8、组织理论的发展路径现代组织理论的

5、确立人际关系理论有效的协作巴纳德协同理论有关的批判正式组织关系82839、组织是什么是人的协同活动体系。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协同体系。是依靠内生力量,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一个协同体系。8410、组织的定义是一种关系;是一种行为关系;是一种协同行为关系;是一种协调的协同行为关系。8511、组织不是什么组织是一种重力场或电磁场的构成体;物体是环境或协作体系的一部分;物体不是组织的一部份。8612、组织存在的根本组织不是老板们挣钱的机器。协同作为一种“行为关系”,是组织存在与否的根本。87人身依附。职业球星转会。职业经理人阶层的产生。13、人们为什么要加入一个

6、组织88现代组织的内在矛盾:1.权威/自治2.独立/从属3.支配/服从老板炒员工的鱿鱼。员工炒老板的鱿鱼。14、现代组织的内在矛盾89构成各自愿意作出贡献。(贡献的意愿—社会性惰化—诱因不足)有共同的非个性化的协作目标。(共同的目标—组织与个人目标—环境)彼此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信息的交流—共同经历—心灵的沟通)15、组织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90构成组织的是人的贡献意愿或协作意愿,而不是人手。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才能予以协调,合乎组织的行为。16、第一个必要条件:贡献的意愿91个人作贡献的意愿强度存在差异。组织中只有小部分人有着积极的贡献意愿,所谓社会性惰化。

7、这与组织的物质与社会性诱因不足有关,产生普遍的不满与不足。满足感是主观的、个性化的。17、贡献意愿的强度92心理学的假说。犯罪现场假说。四个酒鬼老头的故事。18、社会性惰化93非物质的诱因。(显示优越、威信、个人权力、获得支配地位的机会)基于某种理想状态的诱因。(个人技艺上的自豪,以健全感情为基础的工作关系,有挑战性、有活力的工作,有效的组织)2000年度MBA最佳教师奖(奖金或奖状)--2000年度MBA最佳教师奖。(奖状,误认为礼品制造商)19、诱因列举94提供各种诱因,需要高度发展的管理才能与领导技能。要求在不同时间、向不同成员提供组合的诱因。20、组织诱

8、因不足的原因95不教而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