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教学案例.doc

《什么是面积》教学案例.doc

ID:50815235

大小:50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什么是面积》教学案例.doc_第1页
《什么是面积》教学案例.doc_第2页
《什么是面积》教学案例.doc_第3页
《什么是面积》教学案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什么是面积》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精品教案《什么是面积》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49页“什么是面积”。课前思考形成面积概念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以为图形的“周长越长,面积越大”,或者分不清周长与面积,两者经常混淆。怎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呢?课堂写真讨论完,学生对面积有一个基本理解后,我出示了下图,以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剪下附页2中图3试一试。在出示上述图后,性子急的学生就叽叽喳喳开始议论了,有的说正方形的面积大,有人说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有的学生说一样大……师: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该如何

2、进行比较呢?请大家想想办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生1:我觉得光凭看是不行的,需要量一量。(此学生的想法是拿尺子测量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测量和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小于长方形的周长,生1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大。对学生这个思路,我没有立即否认,也没有进行正面评价,继续进行讨论。)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2:我是将两个图形重叠,然后把剩下的部分剪下来,再重叠进行比较的,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师:思路很清晰,哪些同学用的是这种方法。(部分学生举手。)生3:(边说边演示)我用橡皮量了量,发现也是长方形的面积大。(生3借助工具进行测量,非常好的

3、思路。)生4:我也是用橡皮量的,也是长方形的面积大。不过我是把橡皮切成小块来量的,我觉得比生3的准确。(生4切的橡皮小块接近正方体,有越小的“单位”4/4小学数学精品教案测量越精确的思路,原始的积分思路,非常了不起。)师:生4说他量的比生3的准确,你怎么认为?生5:我刚才看生3量的时候,用的橡皮太大了,剩下好多没有放进去,还得比较那个剩下的多,哪个剩下的少,才能进行比较,比较麻烦。生4的就没有这个问题。(生5的思路基本上接近用正方形测量的优点。)师:还有别的思路吗?生6:我按照它们的边长,画了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格,发现长方形的面

4、积大。师:这是个好方法,为什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生6:生4的想法启发了我,我试着画一画,还真是比较出来了。生4:我觉得生6的方法比我的好,我可以简单一点,不用画完,只要画出两个边的就可以了。(生4的思路又进了一步,基本上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思路了。)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书上提供的集中比较方法。(出示下图)生7:我发现书上的方法我们都研究出来。我们好棒啊!生8:书上的第二种方法与生4、生6的方法是类似的。生9:是的,但我还是觉得第四种方法好,也就是生6的方法。用小正方形去量比较好,因为四条边长都相等。……此时,学生的思路

5、在于对方法的比较,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已经把用正方形进行测量、比较的有点现实出来了。而大家对生1的方法没有进行讨论,是在这个地方抛出问题,挑起对生1的方法的讨论,还是继续等待学生的思路的延伸?因为教科书安排的第三个问题是画一画,所以我就把生1的方法放入这里进行讨论。即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如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即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同时,也为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埋下一个伏笔。于是,我带领学生开始研究第三个问题,希望生1的想法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得以澄清。·在右面的方格中画3个

6、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4/4小学数学精品教案师:下面那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想法。生10:我画出了长是7个方格长,宽是1个方格长的长方形(图①),还画出了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图②),我发现,它们的面积相等,但是周长不一样长。生11:我也画出了一个不规则图形(图③),(学生作品如下,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对学生作品进行了整理)我发现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长。师:对生10和生11的发现,你有什么看法?生12:我的发现和生10一样,面积相等,周长不一样长。生13:我还发现,面积相等,形状不一样,有可能是任何形状的图形。

7、师:大家的发现很好,我也有个有趣的发现,在我们研究前面一个问题时,生1发现周长越长,面积越大,而在这里却发现不行,是怎么回事呢?生14:我在想,有的题目是,有的题目不是。生15:要是这样的话,就不能说周长越长,面积越大。生16:我同意生15的说法,只要有一道题不成立,这句话就不能说。……对问题的暂时停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思考,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对问题进行了最本源的解读,他们思维的触角已经触及了证明一个问题的核心,即只要一个反例,这个命题就不成立。(摘自位惠女“循着学生的思路开始——再上‘面积’单元的思考”一文,详见《小学教学·

8、数学版》2010年底7,8期。)课后解读第一个学生的发言就错了,他认为“周长越长,面积越大”。这是因错误形成的观念,位惠女老师为什么不及时指出纠正呢?是有意采取延迟评价的策略。如果简单化地处理,用告诉、说教的方式去纠正错误,转变观念,往往收效甚微。纠错最好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