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说课稿.doc

《摩擦力》说课稿.doc

ID:50817199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4

《摩擦力》说课稿.doc_第1页
《摩擦力》说课稿.doc_第2页
《摩擦力》说课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摩擦力》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摩擦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②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

2、知识。   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全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勇气、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让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匀速运动)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

3、探究和讨论为主的启发式教学。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  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原因?  (二)新课学习  1.什么叫摩擦力  课本中具体只讲了滑动摩擦、我在这里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了三种摩擦的区别。对于滚动摩擦因为其实质是一种力矩,可以一带而过;而对于静摩擦可以作一点补充:当两个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且

4、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是静摩擦,这对学生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难度,况且在“科学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如不讲一下静摩擦,学生在这里当联系课本中的摩擦的定义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还会有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指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想后,还要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可以对有

5、的猜想进行归类,比如有的同学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重力大小有关,而有的同学说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可以指导他们将这二个猜想归为压力这一类。在各种猜想都列出来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很复杂,对于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  (2)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同学们思考:用什么工具来测滑动摩擦力?;弹簧

6、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个力吗?(不是);那如何才能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中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么实验中应该让木块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的弹簧测力计应该怎样调零?(放在水平方向然后调零)。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起到了复习的效果,又为他们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铺垫。  再让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然后请每组派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说他们组制定出的探究计划。对不太

7、科学的地方引导本组或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   (3)进行实验与数据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3.摩擦与我们  让学生分别举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并且让他们在生活和实验的基础上,对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还可以采用全班抢答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最后进行归纳。  4.

8、当堂反馈5.课后作业四、教后反思:本节课以学生的讨论学习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效果较好,但是个别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不足,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注,通过提问、表扬等方式使其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另外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太适当,新课讲述时间有点长,当堂检测反馈时间不充分。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没能很好的矫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