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doc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doc

ID:50853775

大小:2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doc_第1页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doc_第2页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doc_第3页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doc_第4页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评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有机会得到学习与交流。今天研讨的是基于实验的化学概念教学,化学教育内容以往是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四个维度,初中新课程标准又加入了化学探究。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都是化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基于化学实验的教学,如何理解?今天吴校长4年前的这节课,就已经在这一方面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值得学习讨论的地方。同时,刚才吴校长也说了,这节课兼顾了当时“协进学习”、“预习学习”的主题,所以多次看到学生讨论和阅读

2、教材活动。化学概念教学使用自习法,是否合适,化学教育界也曾有过讨论。所以抱着学习的心态,尝试着说说,如果不使用教材,可能有什么教学方法。首先,本节课的特点我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归纳了为3个方面。1.坚持学科特色,明确教学目标1.1什么是化学学科特色这节课学生能够掌握和应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个概念,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归纳出物质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理解基本的化学方法。可以说达到了教学目标。有些学生常常认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只要记忆就可以了,尤其化学

3、概念更是如此,被定义、会使用就可以,这就从一开始抹杀了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曾有一份对中学生科目学习现状的调查,可以来看一下:最喜欢的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最不喜欢的政治、物理、数学、外语压力很大的数学、物理、外语、化学实用性最差的政治、历史、美术、数学内容偏多的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内容太难的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危险性最大的化学、生物、物理不喜欢化学的原因内容太难,内容没有规律,概念太多有危险、没有实用性、没有兴趣、考试用不到喜欢化学的原因有挑战性、实验比其他学科有趣这节课教师抓住学生初次接触化

4、学的强烈好奇心,利用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实验,通过10余个现象鲜明、操作简单的化学实验,研究现象、得出结论,体现了化学以实验为主、发展科学思维的特点。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看出,通过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方法;促进学生推断能力、搜集证据的能力、辨别概念正误能力,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对概念的记忆或单纯应用上面。所以学生很快发现了物质变化、物质性质以及物质用途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科学的化学实验观、物质变化观念。1.2化学教学中的实验目标这一节课吴老师让学生去做实验,而不过分关注学生操作的精准性。在学

5、生初始学习阶段,我认为没有太大问题,尤其在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我国化学教育家刘知新提到利用化学实验促进化学概念教学时,也认为,不必过于在意强调化学实验的操作标准,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化学实验的分析上。现在有不少学生对化学实验没有兴趣,或者觉得实验考试要背的东西太多。有教师经常说,要开一节课,体现学生实验熟练规范操作,忽略了化学实验最重要的利用实验发展思维能力,而不是实验操作能力。否则反倒淡化了主题或让学生对科学具有不恰当或刻板的认识。1988年,美国《科学教育》杂志曾做过一次调查——你认为科学家是什么样

6、的。中学生认为科学家的典型特点是:白人、男性、戴着眼镜、身穿实验衣、独自在实验室内工作、身旁有一些化学器材或是技术的产物,墙上则有一些警告危险或机密的标语——一种宅男形象。看一下几幅图,学生喜欢做科学家吗?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吴老师敢于让学生直接操作,在初始阶段应该说是一个尝试。而且有学生发现了仪器坏了,提出是物理变化。(注:仍然要注意逐渐养成规范化习惯,但态度是一个长期过程)。2.促进科学思维,理解实验价值2.1化学实验的价值化学实验不应该是为了训练学生技能,而是启发学生思维。还是举个例子,我原来在

7、中学教化学时,上课用的化学仪器很少拿走,课后实验仪器是放在讲台下面的,下一课拿了去另一个班。一次讲完氢气,考虑到安全情况,将启普发生器拿回办公室,下午第一课上课前十分钟,不是听到上课铃,是一声楼上楼下都听到的爆炸声,我知道肯定是我的学生干的事。只是我比较奇怪他怎么搞到一套设备的。问:氢气哪来的——从老师办公室偷来的;用什么装氢气——塑料袋;怎么点燃的——用3根烤肉串棍子接起来,比较安全。这就是一种化学实验——激发人的创造性,历史上每一个重要的化学发现,都是与化学实验创新有关。化学的特点就是有趣的实验、

8、对实验的解释、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本课吴老师添加了白纸形状改变和纸的燃烧实验,从学生熟悉的实验分析,更利于学生理解,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特点。但是否可以进一步学生比较3个变化的异同,指出纸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直接得出结论,不需要从书上找定义,更能促进科学思维。2.2本节课教学中的实验分析物质变化概念学习,吴老师利用实验引出概念,为学生提供具体、可供思考的事实,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并在具体变化中运用化学概念,判断重要变化的属性(PPT),学生实验、教师演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