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总结范文.doc

环卫总结范文.doc

ID:50875867

大小:101.4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5

上传者:U-194434
环卫总结范文.doc_第1页
环卫总结范文.doc_第2页
环卫总结范文.doc_第3页
环卫总结范文.doc_第4页
环卫总结范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卫总结范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环卫总结范文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是指能够在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土壤和沉积物等)中长期存在,并能通过环境介质(特别是大气、水、生物体)远距离迁移以及通过食物链、网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人类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2.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3.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②酸雨问题③臭氧层破坏④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的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2)酸雨  (3)臭氧层破坏  (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生态系统(ecosystem)是在一定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它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控、可持续性等特征。  生态服务系统(ecosystemservice)是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relationship)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定量反应或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  易感人群由于环境污染影响整个人群,其中包括了诸多个体因素不同而对该物质特别敏感的人,即所谓易感人群,这部分人群比其他人群更易于受到环境污染等有害因素的损害。  环境应答基因对环境因素的作用产生应答反应有关的基因。  其多态性是造成人群易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生物标志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生物标志的种类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易感性生物标志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污染物,如SO  3、H2SO  4、NO  2、HNO  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PANs)等。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Vs)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  其主要成分是臭氧。   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有刺激性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主要: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化工、炼油、硫酸制造。  二氧化硫亚硫酸雾硫酸雾二氧化硫的危害眼、上呼吸道刺激SO2遇水刺激上呼吸道平滑肌末梢神经感受器慢性鼻炎、COPD等SO2与烟尘联合作用变态反应原支气管哮喘SO2与B(a)P联合作用致癌水体的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或者水流迟缓的河流中,由于人为因素植物营养素N、P逐渐富集,致使藻类异常增殖,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降低,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的过程,它包含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的复杂变化。  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介水传染病(water-bornemunicablediseases)定义指通过饮用或接触病原体污染的水,或是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党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流行原因①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②处理后的饮用水重新被病原体污染,如自来水管破了所致地病原微生物污染。  病原体  1、细菌,由细菌引起的介水传染病最为常见,如伤寒、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  2、病毒,如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等。   3、寄生虫,血吸虫、溶组织阿米巴、贾第鞭毛虫流行特点○1一次严重污染后,流行呈暴发型,短期内大量病人发病,绝大多数病例发病期集中在最短和最长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到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  ○2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3疫源水处理后,流行可迅速控制。  《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中常用指标分为微生物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微生物学指标包括  1、总大肠菌群(totalcoliforms)  2、耐热大肠菌群(thermotolerantcoliforms)  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E.Coli)  4、菌落总数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  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①氯量和接触时间②水的pH值③水的温度④水的浑浊度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物地球化疾病(biogeochemicaldisease):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疾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2、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3、上述相关性,可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   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甲状腺肿、克汀病是碘缺乏最明显表现形式地方性克丁病(endemiccretinism)原系指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常见的一种体格发育落后、痴呆和聋哑的疾病。  是碘缺乏地区出现的一种比较严重碘缺乏病的表现形式。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fluorosis)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有效温度(effectivetemperature,ET)是人体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冷热感觉指标,它以风速为0m/s、相对湿度为100%、气温为17.7°C时产生的温热感作为评价标准,将其他不同气温、气湿和风速组成的小气候与之比较而得出有效温度值。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ompounds,VOCs)是一类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目前已鉴定出500多种。  它们各自的浓度往往不高,但若干种VOCs共同存在于室内时其联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由于他们单独的浓度低但种类多,故总称为VOCs,一般不予逐个分别表示,以TVOC其总量。  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1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2建筑物相关疾病(BRI)3化学物质过敏症(MCS)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ickbuildingsyndrome,SBS)定义是现代住宅室内多种环境因素(如物理、化学因素)联合作用对健康产生影响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指由于受到影响的工作人员主诉报告的,在工作期间发生的非特异症状,包括黏膜和眼刺激症、咳嗽、胸闷、疲劳、头痛和不适。  特点  1、发病快  2、患病人数多  3、病因很难鉴别确认  4、患者一旦离开污染的建筑物后,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常用的指标  1、CO  22、微生物和悬浮颗粒  3、CO  4、SO25.其他评价参数人居环境五大系统  1、自然系统  2、人类系统  3、社会系统  4、居住系统  5、支撑系统健康城市(healthcity)是指不断创造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并扩大社区的资源,使人们在实施生活功能和发挥他们最大潜力中互相支持,让健康的人生活在健康的世界。  基本人口是指工业、建筑业、对外交通运输业、非市属机关、旅游业、科研机构的职工和高等院校师生员工等的人口总数。  化妆品的种类  1、一般用途化妆品护肤类化妆品、益发类化妆品、美容修饰类化妆品、芳香类化妆品、口腔卫生化妆品   2、特殊用途化妆品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临床鉴别ICDACD发病急,施用后短期内出现慢,施用数天后缓慢出现病程短,避免接触后皮损减轻长,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持续病因化妆品含有刺激物化妆品中含有的变应原多发人群以常施用者多见多为过敏体质临床表现皮疹边界清;常局限于皮疹边界不清;可超出接触部位接触部位呈红斑、丘疹或疱疹;皮肤烧灼或痛感呈丘疹样变形态多样;瘙痒明显致癌物的分类,按对人类致癌危险性可分为一类对人致癌(carcinogenictohumans),87种。  确证人类致癌物的要求是  1、有设计严格、方法可靠、能排除混杂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2、有剂量—反应关系;  3、另有调查资料验证,或是动物实验支持。  二类A对人很可能致癌(probablycarcinogenictohumans),63种。  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二类B对人可能致癌(possiblycarcinogenictohumans),234种。  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三类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unclassifiableastocarcinogenicitytohumans),即可疑对人致癌,493种。  四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probablynotcarcinogenictohumans),仅1种。   紫外线的分段及各段作用分段波长及名称吸收情况生物学作用过量时的危害A段(UVA)320~400nm长波紫外线可全部穿透大气层而抵达地表色素沉着作用光照性皮炎、眼炎、形成皱纹B段(UVB)290~320nm中波紫外线被臭氧层吸收90%或以上红斑作用、抗佝偻病作用形成皱纹、老年斑、皮肤癌、白内障C段(UVC)200~290nm短波紫外线在大气圈平流层几乎都被臭氧层吸收杀菌作用通常地面无UV‐C突发环境污染事件(abruptenvironmentalpollutionaidents)是指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所使用的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当、交通肇事或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爆炸、泄漏,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人民健康危害的恶性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重点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突发船舶污染事件等。    内容仅供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