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肝细胞的影响.docx

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肝细胞的影响.docx

ID:50922993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肝细胞的影响.docx_第1页
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肝细胞的影响.docx_第2页
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肝细胞的影响.docx_第3页
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肝细胞的影响.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肝细胞的影响.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肝细胞的影响高永生,石泉业,张红芳,张芬兰(甘肃金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甘肃金昌73710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肝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83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内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时切取肝右叶肝缘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83例患者病理报告有204例存在程度不同肝细胞损害(排除各类肝炎患者)。结论:慢性胆囊炎并胆囊内结石可引起肝细胞损害,宜早行胆囊切除术。[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细胞损害[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

2、0(2007)07(c)-029-02慢性胆囊炎并胆囊内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迄今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虽然有一定的认识,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是手术治疗,尚存争议。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肝细胞的功能有明显影响,但均局限于胆囊床周围。我院从2006年6月——2007年3月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83例,术中取远离胆囊床肝组织活检病理,探讨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远离胆囊床肝细胞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对象

3、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3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181例。年龄23—70岁,平均45.6岁。术前行B超检查确诊为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术前肝功检查除25例患者为肝炎外其余均正常,并尽可能排除如嗜酒史、有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的患者。1.2方法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后取肝右叶下缘肝组织约0.5cm×1cm大小,切取肝组织10%甲醛固定,进行常规病理检查。1.3统计学方法以百分比(n/283,%)评价患者肝脏病理该病程度,使用SPSS12.5软件进行统计,x²检验或校正x²检验

4、,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2结果通过病理检查发现大多数患者肝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其中以肝细胞网状变性为主,正常患者仅占27.92%,多可见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中以中性粒细胞(31.45%)浸润为主,而淋巴细胞浸润相对较少(13.43%),浸润部位主要集中在汇管区。并发症以脂肪肝居多。3讨论慢性胆囊炎的病人常合并有胆结石。有人统计,胆石症发病年龄的高峰未45-50岁,48岁左右的妇女更多,病人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胆结石是由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胆汁成分改变这三者互相影响而形成的。胆汁是肝细胞所分泌的,

5、每天约有800-1000ml之多。胆汁的主要成分除了水分意外,主要含有胆盐、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胆红素和无机盐等,胆固醇在胆汁中的含量增加是形成胆结石的基本原因。胆囊发生细菌感染时,能产生一种促进胆结石形成的酶,所以慢性胆囊炎更有利于胆结石的形成,结石的存在又更加重了胆囊的炎症。结石长期反复机械刺激胆囊黏膜,可逐渐引起慢性胆囊炎,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所致胆囊壁增厚,这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临床症状如:右上腹不适、后背胀痛等。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改变国内文献报道不多,有研

6、究报道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可继发细菌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脂肪变性肝硬化等病变[1],胆结石的存在可以引起胆道梗阻、细菌上行感染,从而导致胆小管压力不断升高,胆汁淤积,肝组织变性、坏死,间质组织反应而致患者发生肝损害。因此慢性胆囊炎并胆石症的病人应该早期诊断和治疗,一面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本组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多可见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中以中性粒细胞(89例)浸润为主,而淋巴细胞浸润相对较少(38例),浸润部位主要集中在汇管区,这说明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炎症部位主要发生

7、在汇管区,这可能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有研究报道[1]:胆囊结石可继发引起胆道梗阻,其中汇管区的结石梗阻占多数,这也符合我们的观察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所提出的结石部位和炎症部位内在联系的观点。同时发现,炎症浸润主要由中性粒细胞为主,说明炎症的产生主要与细菌的感染有关,而淋巴细胞浸润的存在可能与患者体内异物(结石)的长期刺激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有关。通过病理学检查发现,患者肝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增生,其中以肝细胞网状变性为主(75例),由于病程的迁延可进一步加重病情,本组观察发现26例患者存

8、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更有8例患者出现早期肝硬化,而发现的1例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与慢性胆囊炎并胆结石的长期刺激引起的血管结构改变有关,这都提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是引起患者肝脏产生和加重病变的原因之一[2]。我们分析引起肝组织病理改变的机制可能是长期反复的胆囊慢性炎症刺激胆道系统,引起胆道动力学改变及oddi氏括约肌痉挛,造成胆汁淤积和胆道梗阻,引起感染,导致肝内胆管炎及其周围炎,累及肝细胞等可出现肝细胞的损害。肝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