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式句与变式句知识梳理.doc

常式句与变式句知识梳理.doc

ID:50934580

大小:70.01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08

常式句与变式句知识梳理.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常式句与变式句知识梳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所谓常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按常规排列的句子。即:(定)主----(状)谓(补)----(定)宾常式句的修辞功用是常规的,适用于各种语体。变式句是句子的变异用法,常用于文艺语体、文艺科学语体和文艺政论语体。㈠主谓易序为了强调谓语,表达主体有意将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就是主谓易序。例如: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文中将“怎么了”移至主语“你”的前面,这就将妻子敏锐、细腻而又急切的神态,对自己丈夫爱护的深情惟妙惟肖的呈现了出来。㈡定中易序把定语移至中心语的后面,以期达到特殊的修辞效果。例如:例: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

2、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作者运用了一个先分说后总说的总分复句来刻画祥林嫂的乞丐形象。上一句按常规表达应该是“她一手提着内中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但作者不按常规格式,不仅将“内中一个空的破碗”后置,还将“空的”这个定语在后置,这种后置再后置的两个定语,乍一看去,似乎是作者信手拈来的,实则是其匠心独运的结晶。它首先通过“破碗”这个后置了的定语,引起读者的注意,并使之进而联想到祥林嫂的乞讨时间之久;然后又将“空的”这一定语再后置,更引起读者的进一步联想,从而感知到祥林嫂的乞讨生活不仅时间长,而且乞讨不到,“破碗”中还是“空的”。可见其乞讨生活之苦。下一分句也有一个

3、“下端开了裂”的后置定语,就不仅为揭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还可以说,它如一件雕刻作品一样,将祥林嫂的乞讨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㈢状中易序有时为了突出状语,常常有意将其提前或挪后,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首句用了倒装句式以后,是状语“轻轻”前置于主语前,打破了均衡,冲破了沉闷,诗句显得活泼多姿;“轻轻的”放在诗段之首,把读者引进一个轻柔缠绵的境界。㈣宾谓易序有时为了强调宾语,将其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例如:例: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她一人承当。(鲁迅《祝福》)文中一一罗列各项杂活,是为了让

4、人看到祥林嫂不堪承受的劳动强度,而她都承担下来,这里作者将宾语放在了动词谓语“承当”的前面,一方面塑造了祥林嫂的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另一方面为祥林嫂后面走向死亡起了反衬作用。㈤偏句与正句易序为了强调偏句,作者有意调换它们的位置,这就是偏正句易序。例如: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藤野先生》)将偏句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一偏句的语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