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读背内容整理.doc

化学读背内容整理.doc

ID:50995855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化学读背内容整理.doc_第1页
化学读背内容整理.doc_第2页
化学读背内容整理.doc_第3页
化学读背内容整理.doc_第4页
化学读背内容整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读背内容整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读、记提纲(请大家一项项的落实,不要一次读完,也敬请大家每学一节要即时落实)一、化学基本概念(会背):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物理性质包括的范畴。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等。常用“能、会、易、可以”等表示。注意描述或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及现象的区分。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4、化学反应概念: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5、催化剂、催化作用6、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的是氧气,在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

2、的体积比是2:1。检验氧气的方法和验证氢气燃烧的产物有水生成的方法。点燃氢气等可燃气体前一定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二、常见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要默写、会写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符号)及反应的现象描述: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分解及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碳、硫、磷、铁、镁、氢、石蜡等与氧气发生燃烧的反应铜与氧气加热的反应二氧化碳分别与水、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硫与水发生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氧气(两种方法)反应电解水反应三、学过的常见物质(以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要记住):碱式碳酸铜、碳酸氢铵、高锰酸钾、木炭、硫、磷、

3、铁、铜、镁、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双氧水、二氧化锰、生石灰、熟石灰、石蕊试剂四、化学实验操作1、酒精灯的使用:点燃前要检查灯芯是否平整、长短是否适中,酒精的量是否在酒精灯容积的2/3与1/4之间。添加酒精时要把灯芯拉出歪在一边,用漏斗插入灯体内添加酒精。不能用一为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熄酒精灯、不用向一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2、加热: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用试管给固体加热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用烧杯加热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及用试管刷刷试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检查装置的气

4、密性:检查用高锰酸钾制氧、双氧水制氧、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的气密性方法。5、分别用分液漏斗及长颈漏斗组装的制二氧化碳装置的使用条件及优点。6、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7、收集气体的方法有哪几种,各适合哪些气体的收集。8.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检验方法。9、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的原理。第三章第一节读背内容提要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2、微粒的性质:1)微粒在不断的运动,运动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湿衣服在阳光下干的快。微粒的运动引起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如:蒸发、挥发、升华等。2)微粒之间有空隙

5、,气态物质中微粒间的空隙大小受压强和温度的影响,压强大、温度低微粒间的空隙变小,液态、固态物质中微粒间的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受温度影响不受压强影响。(读P61最后两自然段及右边框中内容)3、应用:1)根据微粒的运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闻到气味、挥发、蒸发、溶解现象等。2)根据微粒间有空隙解释现象;如: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物质三态的变化等。3)两种不同物质的液体混合前的体积和不等于混合后的体积。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它们各构成不同的物质。(P63)分子的定义:分子是

6、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由分子构成物质的化学符号一般元素符号右下角有数字或有两种以上元素符号组成。如:H2OO2CO2CO分子的性质:1)分子体积小、但有一定质量,分子真实存在。(图3-9)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其运动速度受温度的影响。3)分子间有空隙:空隙的变化受温度或压强影响。应用:分子的运动及空隙的变化引起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如:蒸发、挥发、升华、状态改变、热胀冷缩等。要求: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第二节(续)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的性质:(与分子性质同)

7、。2、原子、分子异同点及联系:1)不同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2)相同点:①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分子能构成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汉语名称不带石字偏旁的,如气体中的氧气、氢气等,)。而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汉语名称带石字偏旁的,)和稀有气体。②性质相同(略)。3)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同种原子构成单质分子(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有数字的,如:H2、O2、N2)。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首先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在

8、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在构成生成物。(分与合)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为例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4、原子的构成特点:(三大特点,见P67中间一段)1)原子是由居于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