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word教案 (4).doc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word教案 (4).doc

ID:51030728

大小:10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word教案 (4).doc_第1页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word教案 (4).doc_第2页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word教案 (4).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word教案 (4).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一课时)教案年级:____班级: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主备人授课时间第1课时审核人课型新授课题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预示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

2、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对原始农耕的理解。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启发式谈话法。学习流程“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导引明确目标】1、了解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2、了解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情总。3、理解什么是氏族?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或手写。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提问。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1、河

3、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生活位置:流域;使用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生活位置:流域村;使石器;半坡居民种植。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用工具_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地点_;出现陶和陶;在后期,出现了_____和,原因是:__的发展。二、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三、交流展示课前发

4、放学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学案。1、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问题,自主学习,完成学案。2、并在书上打记号,同时对于不能完成的问题做好标记。学生分组展示四、精讲点拨1、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并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2、河姆渡原始居民在农业方面的重要特征:用磨制石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其他情况:住干栏式房子,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懂音乐。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和创造,表明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的母亲河,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5、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相同:原

5、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都有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都有影响;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6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进步。7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两个典型代表;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

6、的典型。五、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B②C①②D③④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D.水稻、粟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

7、现影响最大()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的工具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二、材料分析题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

8、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