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街抢小孩”实验引争议.doc

“当街抢小孩”实验引争议.doc

ID:51034759

大小:15.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7

“当街抢小孩”实验引争议.doc_第1页
“当街抢小孩”实验引争议.doc_第2页
“当街抢小孩”实验引争议.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当街抢小孩”实验引争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街抢小孩”实验引争议  据媒体2016年4月13日报道,一段“人贩子当街抢小孩,无路人上前拦阻”的街头实验短片,此前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并在微信朋友圈形成刷屏之势。此片由一名叫“大鹏恶搞”的网民所发布。在片中,他假扮人贩子,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公园、商场内及超市外面,将一名独自行走的男孩捂住口鼻强行掳走,尽管男孩哭叫挣扎,但摄像机镜头下的数十名路人没有一人上前拦阻和询问,眼睁睁看着男孩被掳走。  这个短片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被大置转发,在优酷的点击置也在短时间内超过了侣万人次。很多网民看后表示对路人的冷漠感到震惊,并认为社会需

2、要反思:“这个测试反映出国人的看客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悲!”“有犯罪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罪恶的沉默。”同时也有很多网民对短片提出质疑,认为实验设计不合理,怀疑视频的真实性,觉得炒作的可能性很大。  别让“道德实验”的口水淹没了真问题  这种旨在测试他人道德良心的实验,引起争议在所难免。一方面,人性善恶往往在一念之间,不同场景的不同测试,往往获得的行为反馈并不相同,一次实验并不足以得出社会冷漠的结论;另一方面,道德滑坡、责任缺失、人心冷漠的事件,近年来也在现实中也反复上演。虽然真实案例不一定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但在舆论

3、的发酵之下,已然于众人心中形成了“人心不古”的印象。在此背景下,拿已有基本预判的事情做道德实验,说到底不是在测试人

4、l=生,而是炮制社会痛点。因此,我们不主张拿道德和人性作为实验对象,去检测一个社会的善与恶。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实验建立在一种“道德优越感”之上,即实验的人自认为自己的德行要优于他人,否则你有什么资格去测试他人的道德呢?同样,那些一味震惊人心冷漠的人也持有这种“道德优越感”。而我们恰恰忘却的是,自己本身就是所要检测和批评的对象。当人人都在指责他人而不反求诸己时,我们便只会始终处于提出问题的阶段。因此,更重要的不

5、是去检测人性,而是如何将我们每一个人都纳入社会道德机制当中,在点滴之间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谁有资格考验市民素质?  谁有资格考验市民素质?这些人自己策划、自我授权,似乎是高居于市民之上的上等人,这首先就摆错了自己的位置。目的正确也需要手段正确,考验市民素质之前,自己已经违背了诚信原则,还能检验出市民的道德水准吗?而且,假如人们都能自由地走上街头,表演摔倒、抢劫、绑架,尽管事后知道是假的,但也已经给社会造成了惊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这样的街头表演如果多了,还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即使将来真的发生了突发情况,市民也会认为,这该不是谁

6、心血来潮,又在考验市民素质吧?用虚假表演考验市民素质,这样的闹剧该收场了。  不仅如此,这样做的结果必然都会无限放大道德的阴暗面。人心真的冷漠如斯吗?显然不是,尽管偶尔存在路人冷漠围观的极端案例,但个案不代表我们社会的全貌。值得追问的是,即使这种街头实验不会触犯隐私权和肖像权,可是实验者哪来的权力对路人进行人性实验?又是谁赋予了其道德裁判员的身份,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对路人进行道德审判,甚至可以凭此对社会道德做出价值判断?毫无疑问,这种拿人性弱点做实验的做法必须受到谴责,毕竟,谁都不愿成为被他人用来做道德评判的试验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