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探究.doc

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探究.doc

ID:51035036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7

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探究.doc_第1页
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探究.doc_第2页
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探究.doc_第3页
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探究.doc_第4页
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探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框架结构中楼梯抗震设计探究[摘要]作为重要逃生通道的楼梯抗震设计,要在楼梯结构震害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文章重点对楼梯间设置滑动支座进行阐述,并表述了滑动支座受力性能的改善措施[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楼梯中图分类号:TU229;TU35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129-011我国新订建筑抗震规定我国新修订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第3.6.6的1条规定: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复核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

2、响。在《条文说明》中提出:地震中楼梯的楼板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地震中变形较大。楼梯构件作为K形斜撑,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同时,由于楼梯间的局部刚度较大,使结构吸收了过多的地震能,容易首先发生破坏。且在考虑楼梯的抗震设计中,由于其刚度较大,梯板配筋及截面尺寸也相应增大,从而造成楼梯间的局部刚度继续增大。主要原因是因为楼梯板与平台梁及平台板的刚接,使得水平地震作用下产生较大轴力;同时作为斜撑的楼板使得连接处的平台梁产生弯、剪、扭的复杂受力状态。如果消除楼梯板的斜撑作用,使其成为单纯

3、的受弯构件,则可降低楼梯间局部刚度,使楼梯构件在地震中不会过早的破坏2震害分析在以往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中,通常考虑到梯板的水平刚度可补偿楼梯间“平面开洞”而造成的刚度损失,模型简化取楼梯间平面无限刚,荷载作为竖向外荷载加到主体框架结构上,再对主体结构进行整体抗震计算分析,对楼梯也仅作竖向荷载下的静力计算。实际上,在地震作用下,楼梯实际参与了主体结构的内力分配和变形协调,梯板具有类似K型支撑的作用,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较弱,楼梯参与工作对框架结构整体影响不容忽略。考虑楼梯参与结构整体受力后

4、,框架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结构的抗侧刚度增大,侧移减小;自振周期减小;振型改变;楼梯间周围构件的内力明显变化。自下而上,随着楼层的增加,楼梯受到的轴力逐步减小,表现为震害情况也逐渐减轻3楼梯对于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框架结构系统中,即使对于两跑楼梯这种传统上认为对于主体结构影响不大的楼梯体系,它对于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也有不可忽略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梯板在平行梯板方向的地震作用下会产生非均匀分布的轴向应力,靠近框架平面一侧的正应力水平是另一侧的2.5倍~3倍,梯板呈现偏拉的受力状态,在底部

5、两层梯板的最大正应力约为7000kN/m2:在楼梯平台板正对梯缝的位置产生了显著的应力集中,应力水平大致为梯板应力的3倍。其楼梯间试验模型分两阶段制作。第一阶段不浇筑楼梯,但将楼梯钢筋按设计要求绑扎好,待未浇筑楼梯的框架养护到设计强度后,先进行其弹性层刚度测试;第二阶段浇筑楼梯,将其养护到设计强度后,DM行带楼梯框架结构的弹性及弹塑性试验。弹性阶段采用荷载和位移联合控制的加载方法,弹塑性阶段主要以位移控制加载。试验结构表明楼梯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是不宜被忽视的。在弹性阶段,楼梯的抗侧刚度约为两棍中框架

6、抗侧刚度的1.123倍,而层剪力是按刚度分配的,所以楼梯在弹性阶段对结构的支撑作用是较大的。但是超过弹性阶段后,楼梯刚度衰减的速度快于框架,因此层剪力在楼梯与框架之间的分配比例是变化的4不同震级的分析4.1小震下结构模型的反应谱分析对不考虑楼梯建模以及楼梯滑动连接、较接和刚接四种模型分别进行小震下的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对结构前三阶自振周期以及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角等进行对比。楼梯参与整体建模对框架结构周期影响较大。其中,楼梯较接时第一振型周期减小6.42%,楼梯刚接时第一振型周期减小10.35%o且考虑

7、楼梯建模后,结构的第二、第三自振周期发生变化,结构扭转加剧。主要原因是楼梯的加入使得结构刚心与质心不对称,容易形成水平方向的刚度突变,造成扭转。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随着楼梯滑动连接、较接、刚接,依次减小,说明楼梯对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依次增大。楼梯参与整体建模后,使得结构自振周期减小,刚度增大,地震中将吸收更多的地震能,最大地震作用力增大。同时,随着结构刚度的增大,结构的层间位移以及最大水平位移角均减小4.2中震下结构模型的反应谱分析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给出了结构中震条件

8、下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7度(0.10g)时为0.23o模型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框架设计等级调整为一级。中震反应谱分析。中震条件下,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显著增大。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在Y方向时楼梯滑动连接与无楼梯模型的值接近,主要是因为楼梯滑动连接时楼梯构件不形成斜撑的受力状态,允许相对位移的出现,使得结构变形一致4.3大震下结构模型的分析大震作用下,结构的部分构件进入弹塑性变形状态,并陆续出现塑性较。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