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word教案 (11).doc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word教案 (11).doc

ID:51065106

大小:1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word教案 (11).doc_第1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word教案 (11).doc_第2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word教案 (11).doc_第3页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word教案 (11).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word教案 (1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教材分析及处理1、课题地位、作用、意义“鸦片战争”在八年级上册中居于首章首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和开端,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发展、脉络,对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2、三维目标(依据历史课标确定)认知目标:了解、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能力运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史实分析、解决现

2、实问题的能力。情感主线: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爱我中华激情,强化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3、锁定重难点1)重点:虎门销烟的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2)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正反两方面)。4、“教”与“学”1)解读+创设情景+质疑探究+课堂辩(讨)论+选择性作业。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包括历史影视、图片资料)。5、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前,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爱国主义)的了解仅限于影视,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椐这个年级段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来说,教师在课

3、堂当中应以史为据,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领学生神入课堂。二、教学流程表程序教学内容活动形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分钟)历史“链接”(2分钟)课件播放:精选《鸦片战争》影视片段师生共同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背景提问学生影视中反映的史实A、请1~2个学生归纳清朝时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教师可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方面补充)B、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选择虎门销烟”创设形象情景,引领学生走进历史1、“温故而知新”;为“讲”、“学”新知作好铺垫2、设问伏笔:旨在激发学生主

4、动探究新知的好奇心,由质疑走向探究,让课堂向深处舒展剖析课题(3分钟)观摩发现(2分钟)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1、起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归纳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A)保护鸦片走私;(B)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间接原因:中国政府禁烟、销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借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课件显示:吸食鸦片图和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图,分析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危害。提问:为何当今仍有吸毒

5、现象?让学生直观鸦片的巨大危害,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并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解读文本(4分钟)二、虎门销烟1、林则徐的禁烟措施A、教师提问学生:林则徐采取哪些禁烟措施?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归纳:第一,收缴并禁止鸦片走私;第二,配制戒烟措施;第三,允许中英正当贸易。B、教师让2~3个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合作学习,学生可兼顾文本“必读”和“阅读”材料。读中感悟,领略历史人物风采;真切体验,走进历史人物心灵。模拟体验(6分钟)“点击”主题(1

6、分钟)2、虎门销烟经过、意义1)、虎门销烟经过2)、虎门销烟意义A:先让学生阅读文本、观察课本插图“销烟池遗址”。B:情景设置:拟以“探究.发现”电视台栏目记者身份,就虎门销烟现场,向观众作口述性新闻报道(要求学生语言精炼、充满情感)。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在探讨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指出“虎门销烟”是英国对华发动战争的借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交流合作能力,在感受历史中,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7、、自豪感。2、创设情景,实现情感目标。加强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跃和深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要在创设的活动中进行。让学生透视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观察发现(4分钟)三、中英《南京条约》1、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经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插图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6月至8月;第二阶段,1841年1月至5月;第三阶段,1841年8月至1842年8月。变“教材”为“学材”。知识必须由学生主动构建才能获得。自主创新让学生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表或图,并让学生探究如何记忆主

8、要内容。教师提示:抓关键词“割、赔、商、税”。学习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凸”出对重点的把握,让大量的“繁、难、偏、旧”的知识点“瘦”(5分钟)2、重点介绍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根据教科书中的“活动建议”,学生可在课堂上做学习历史的卡片下去。同时要引导学生管好“我的历史档案”引导探索(4分钟)3、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