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4 文言文知识梳理.ppt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4 文言文知识梳理.ppt

ID:51082321

大小:1.03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3-18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4 文言文知识梳理.ppt_第1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4 文言文知识梳理.ppt_第2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4 文言文知识梳理.ppt_第3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4 文言文知识梳理.ppt_第4页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4 文言文知识梳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课件:14 文言文知识梳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文言文知识梳理14┃文言文知识梳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及热身反馈┃piǎoyuānlìtuān通“啭”,鸟叫声至筹划飞奔的马独一无二停止向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边直接笔直14┃文言文知识梳理—八年级下册4.关键句子翻译。(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2、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课文理

3、解。(1)文章抓住了山水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

4、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山的特点:高远,险峻。水的特点:清澈,湍急。对富春江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及淡泊名利、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14┃文言文知识梳理—八年级下册hèdānshāng体会、领会往、到以……为乐经常处所知道3.关键句子翻译。(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14┃文言文知识梳理—八年级下册①好读书,不求甚解;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刻画了一个生活贫困却悠闲自适、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率真自然、忘怀得失、爱好读书、特立独行的隐士形象。(他)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贫困得难以吃饱,但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作家作品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诗文自成一家,有“吴均体”之称。陶渊明(见《桃花源记》)中心思想《与朱元思书》抓住富春江山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同时也

7、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情趣。《五柳先生传》通过对五柳先生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流于俗的精神追求。14┃文言文知识梳理—八年级下册文言知识古今异义——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如:“坟”,古代本指高大的土堆或河堤。“大坟”是高大的土堆。后来,墓上堆土,就把这种土堆称为“坟”,于是“坟”也就指用土堆起的坟墓了。今义则把原来的“高大的土堆”“河堤”转移到“坟墓”上来了。“兵”本指兵器。《说文》“兵,械也”,贾谊《过秦

8、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成语“短兵相接”之“兵”,都指兵器。今义是指士兵、战士,把“兵器”转移到持兵器的人,就是词义搬家了,搬到附近的地方了。,14┃文言文知识梳理—八年级下册14┃文言文知识梳理—八年级下册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面对即使识别用鞭子打①“食”通“饲”,喂。②“材”通“才”,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