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doc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doc

ID:51085879

大小:2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8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doc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doc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节电流的测量1.知道电流的意义、符号、单位及常见电流值.2.知道电流表的作用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流表量程,会正确读数.电流的强弱阅读课本第45页,完成下列填空:1.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比安培还小的单位还有mA、μA.2.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为1A,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为0.1A,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200mA,家用空调的电流约为5A.取一个灯泡用导线跟一节电池连通,再把这个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电池连通.观察两次小灯泡的发光亮度有何不同?说明通过哪个灯泡的电流较大?(

2、b)图中灯泡较亮,(b)图中灯泡中的电流较大.电流的大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电流具有一定的效应,如热效应(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会发热进而引起灯丝发光)、磁效应(电流通过线圈时,能产生磁性)、化学效应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来认识电流的强弱.这种做法也是“转换法”这种科学方法的重要应用.如图所示为人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B)A.电风扇约2AB.电冰箱约1AC.电视机约2AD.台灯约1A电流表的连接阅读课本第45、46页,完成下列填空:测量电路中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要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必须使它跟这部分

3、电路串联连接,并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还要注意被测电流不能超过它的量程.观察如图所示的电流表的外形,它有A字标记,表盘上有两种刻度,“表座”上有3个接线柱,一个是“-”接线柱,两个正接线柱(0.6、3),“表头”表盘的示数分别是:(1)0~0.2~0.4~0.6,(2)0~1~2~3,表的正中央有一个调节旋钮.然后阅读课本上电流表的三个使用特点及图15.4-2,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电流表应该怎样跟被测用电器连接?(2)电流表的“+”“-”接线柱应该摆在什么位置?(3)电流表能否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1.在将电流表连入电路的时候,

4、要同时注意接线柱的连接及量程的选择,不可顾此失彼,更不能将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或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2.电流表量程的选择顺序是:①估计被测电路中电流的大小;②在不能估计的情况下,拿电路中的开关试触大量程接线柱;③如果被测电流超过小量程,则选择较大量程,如果在较小量程内则使用较小量程.选择较小量程是为了减小误差.1.关于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电流表应并联在电路中B.电流应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出,负接线柱流进C.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D.被测电流不能小于电流表的量程2.如图所示是小敏同学在某次实验探究中连接的电路.开

5、关S2控制的是灯L2,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的电流.电流表的读数阅读课本第46、47页,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室里常用电流表有3个接线柱2个量程.2.大量程为3A,分度值为0.1A;小量程为0.6A,分度值为0.02A.3.读数时,先明确电流表的量程,再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最后看表针向右总共偏了多少小格,就能知道电流的多少.如图所示的电流表用的接线柱被一片厚布盖着,不知道用了哪两个接线柱与电路连接,我们都知道,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得越多,表示电流越大,但是如图所示的电流到底是多大呢?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的电流表读数可能有几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6、(2)图中电流表有几个量程?它们对应的分度值是多少?二者有什么关系?解:(1)电流表的读数可能有两个,因为它有两个量程.(2)有两个量程,它们对应的分度值分别是0.1A,0.02A,指针偏转,两者之间始终相差0.08A.1.电流表读数时,不要求估读,表针的位置离哪条刻度线近,就按那条刻度线进行读数.2.某一电流值用大小量程均可测量时,应选用小量程.因为若使用大量程,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较小,读数不精确.如图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6A)的读数为(B)A.0.46AB.0.52AC.2.6AD.2.60A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