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doc

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doc

ID:51120822

大小:95.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3-09

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doc_第1页
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doc_第2页
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doc_第3页
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doc_第4页
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言表达运用知识汇总考点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  形似误读:如“玷”与“沾”相似,误读为zhān,“辍”与“缀”相似,误读为zhuì  俗读错误:如“龋齿”误读为yǔ,“酵母”误读为xiào  多音误读:如“对称”误读为chènɡ,“拓片”误读为tuò  姓氏误读:如“姓区”误读为qū,“姓仇”误读为:chóu  古音误读:如“余勇可贾”误读为jiǎ,“周景王之无射”误读为shè  难读字误读:如“卷帙浩繁”误读为yì,“饮鸩止渴”误读为jiǔ  复习的重点:①正确把握形声字的读音,利用形声字声旁能表读音的功能识记一些难读字,如:屣xǐ、狰zhēnɡ;记住形声字

2、的声旁字与字的读音不一致的字,如:谄chǎn、陷xiàn、焰yàn、旖yǐ、嗔chēn。②注意区别形近字,如:“刺”与“剌”、“陡”与“徙”、“赢”与“羸”。③注意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kǎ,卡车、卡宾枪,取和“不畅通”有关义项时,读qiǎ,关卡、发卡、卡壳。④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区别,如“哈”,书面语中读hā,在方言或口语中读hǎ或hà;“露”,书面语中读lù,口语中常读lòu。⑤注意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区别,如:街谈巷xiànɡ议、巷hànɡ道。  考点2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

3、形  首先应弄清楚产生错别字的几种主要情况:(1)因形近而错。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2)因音同或音近而错。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4)因音近义通而错。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5)因音同音近而错。如“籍贯”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复习的重点:(1)从形旁入手。如“弩”和“驽”,“肓”与“盲”。(2)从词义入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

4、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如“文过饰非”,这是一个并列式的词语,“文”和“饰”都为动词,并且可以互训。再如: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如: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考点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本考点需要掌握的标点符号有十一种,即句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逗号、冒号。对它们的用法要从理解文意入手来区别。因为标点符号使用的难度与所表达内容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高考对标点符号的测试,一般带有综合性和技巧性。综合性就是多种标点的综合运用,技巧性是指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变通用法。主要依据是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

5、用法》。  标点符号的考查在试卷第Ⅰ卷中一般是选择题,但在第Ⅱ卷主观题中还有考查,那就是改错题和判断题。  复习的重点:①顿号、逗号、分号三者在表示并列关系的区别,在综合使用时根据语境注意升降格;在表示概数时,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和不需要停顿的并列词语间不能用顿号。②句号、问号、叹号都是句末标点,一定放在句末。注意选择问句前一个分句之后用逗号,有疑句代词或副词的不一定是疑问句。兼有疑问感叹语气的句子问号感叹号可以连用。③引号:要分清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间接引用不用引号,直接引用要注意引文末尾标点的使用。如果引语是独立的,引文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内;如果引语是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引文末尾不用标点。

6、④括号,注意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的区别、位置及标点,如果括号里的话只是注释句子的一部分,则括号要紧贴在被解释的那一部分,解释性词语末尾不能有标点;如果括号里的话是注释全句的,括号应放在这句话的句末标点之后;朗读时,括号里的话不能读出来。⑤引号要注意引用的范围界限,注意单双引号的变化。⑥省略号表示省略时,用了省略号则不能用“等”“等等”;省略号后一般不再用标点。⑦冒号,注意它提示和收归的范围及用途,它在结构层次上可以高于逗号分号,一句话中一般不能套用两个冒号。⑧破折号在表示解释说明时与括号的区别。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  考点4正确使用实词要求能够掌握常用

7、实词的基本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并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所表达的确切意义,能够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判断词语运用的正误,或恰当与否。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对正确使用词语这一内容的考查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它要求考生能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它们不同的语言色彩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考查对一定的语境下词语使用正误的判断。  复习重点:积累和掌握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