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做框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ID:51132620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做框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做框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做框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做框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做框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做框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做框架》教学设计高庄则中心小学党世明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过程与方法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设计、合作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结构的必要,获得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橡皮筋、筷子。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引

2、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课件:巴黎铁塔图片)2.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电视塔等)这些建筑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观察介绍。2.交流对这些物体的认识。(设计意图:用我们熟悉的巴黎铁塔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给学生设下悬念。)3.师介绍:像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在建筑学上叫框架结构。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框架,研究框架结构。(板书:做框架)二、实验(一)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长方形框架1.关于框架结构你们最想研究的是什么?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框架结构的建筑,它们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2.这

3、些形状的框架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3.教给学生橡皮筋的缠绕方法。4.教师观察指导。5.这么容易变形的四边形你们能想办法加固吗?6.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加斜杆后的正方形在结构上有什么变化?(把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1.观察思考,提出问题。2.小组合作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正方形框架。3.把手放在框架的顶端,用手按一按,再观察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一样?4.交流感受(三角形框架不容易变形,比较稳固;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容易变形。)5.小组讨论加固四边形框架的方法。6.加固

4、、展示。7.观察、交流。1.讨论、交流。①三、实验(二)制作正方体框架加固正方体框架1.出示已做好的正方体框架,激发学生挑战欲望,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2.为了迅速完成任务,鼓励学生提出好的方法和建议?3.巡视指导(分工、木棒位置、皮筋捆扎方法……)。4.测试我们的框架承重能力有多大?(在上面放课本)5.指导学生加固正方体框架,讨论:可以在什么位置加斜杆?加几根?如果正方体承载的是向下的压力,那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做正方体时,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不急于动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斜杆,学以致用,便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另外让学生思考:如果正方体

5、承载的是向下的压力,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用较少的材料来制作承重能力较好的正方体,向学生渗透了节约意识。)6.作品展评。7.为什么这个简单的正方体框架能承受如此重量?先做两个正方形,再用4根棒把两个正方形连接起来。②橡皮筋的缠绕方法与四边形框架上缠绕的方法相同。③每条边尽量相等。2.小组合作,制作正方体框架3.讨论加固正方体框架的方法4.小组合作加固正方体框架5.测试加固后的正方体框架的承重能力有多大?(1)猜测(2)测试6.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8.数一数这个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最终框架的稳定性还得归功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当学生在数

6、框架中三角形的个数,发现三角形个数越多,稳定性越好时,三角形稳定性的科学概念已经成为学生脑海中又一深深的烙印了)9.如果把这个正方体框架的小棒换成钢铁,你们认为结果如何?再回过头来观察一下这些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一般是什么形状?解释这是为什么?(让学生从中体验框架结构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同时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四、应用拓展1.看来,这种空心的,骨架式的框架结构稳固性是很好的,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课件出示楼梯、小木屋顶、自行车架等)你还能举出些例子吗?2.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7、收获?3.整理实验器材。1.小结2.作业:课外继续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框架结构?(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把科学概念应用于实际,加深对概念的巩固,又能进一步理解概念。让学生课外继续调查生活中应用的框架结构,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提高课堂效率。)附:板书设计做框架三角形稳定加斜杆四边形不稳定稳定三角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