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ID:51138305

大小:10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19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1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2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3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4页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和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和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主题,选编了5篇课文。《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了“团结有力量”的道理。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

2、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单元选编的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编排这组课文的冃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预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吋,既要引导学

3、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耍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冋顾•拓展”屮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吋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8个生字。2、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本单元学过的词语。3、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4、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

4、语感。5、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耍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教学时间:13-15

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吋,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吋,回顾•拓展1-2课时。)文言文两则教学H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屮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了解故事的内容和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让学牛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第一课吋课时ri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丄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小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理解。课吋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课时难点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读通全文,感焙读法。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牛,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牛感悟语速和断句

7、方法。)2.学牛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3.在学牛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牛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2.指名说全文大意。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牛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牛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

8、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儿句话。)(1)讨论“虽与Z俱学,弗若Z矣”的原因是什么?从屮能得出—•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屮的“之”是指哪个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范读,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