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沉船考古启动 填补环渤海水下考古空白.doc

清代沉船考古启动 填补环渤海水下考古空白.doc

ID:51158988

大小:14.13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19

清代沉船考古启动 填补环渤海水下考古空白.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清代沉船考古启动 填补环渤海水下考古空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清代沉船考古启动填补环渤海水下考古空白在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我国第一艘专业考古船日前启动对晚清时期铜皮夹板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此项工作填补了河北滨海和环渤海水下考古的空白,对探寻我国北方古代港口的变迁沿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铜皮夹板沉船位于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曹妃甸港区毗连处的东坑坨海域。早在2012年,根据渔民提供的线索,文物部门就在唐山沿海进行了走访调查,201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对河北沿海地区古代海港、码头、城堡、海防设施及水下沉船等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的陆上调查,并对东坑坨的沉船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了水下沉船两处,分别编号为“东坑

2、坨Ⅰ号”和“东坑坨Ⅱ号”,并基本确认“东坑坨Ⅰ号”沉船是一艘清代晚期铜皮夹板船。  铜皮包复船体技术最早兴起于欧洲,铜皮包复主要是防止海水侵蚀船底,增加船只的使用寿命。此类船只在国内发现不多,广东、山东烟台曾有发现,但保存状况均不及此船。此次水下考古将重点针对“东坑坨Ⅰ号”沉船进行潜水探摸,摸清船体的外围轮廓、了解船体的结构、剖析船货的装载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水下考古挖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表示,由于东坑坨沉船沉积多年,船上的附着物非常多,现在尚不清楚船上到底有何“珍宝”,只能是等待考古船来解密。(记者耿建扩通讯员李艳辉)本文来自:cnlz172.cn/hggj/c

3、nlz172.cn/hggjyz/cnlz172.cn/hgyl/cnlz172.cn/hhgj/cnlz172.cn/hjdcxsyl/cnlz172.cn/hjgj/cnlz172.cn/hjjbylc/cnlz172.cn/hjylc/cnlz172.cn/hmylc/cnlz172.cn/hpg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