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下考古.doc

浅议水下考古.doc

ID:57284578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09

浅议水下考古.doc_第1页
浅议水下考古.doc_第2页
浅议水下考古.doc_第3页
浅议水下考古.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水下考古.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水下考古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考古学中的水下考古,它是不同于陆地考古的另一分支。如今海洋权益的争夺备受关注,海下考古也会在这个大背景下蓬勃发展。文中涉及水下考古的人文历史、发展过程、考古实例及未来展望。关键词:水下考古,南海一号,考古学,考古价值,沉船。众所周知,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实物,是人类生活的遗存。这些遗物,遍布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地方。通常映入我们的眼帘的,是陆地上的考古发掘工作。看着考古学家辛勤工作在工地,细心挖掘每一个土方,未免对他们的工作心生敬仰。最近,国家发生着两个重大新闻,一是

2、神州九号飞天成功,其次是蛟龙号潜水器在南海下潜到7000米的新深度。人们的视线被天上地下来回带动。不禁使我思考,对于断断续续映入我们生活的水下考古,其前世今生是如何发展,又取得了如何的成绩?我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陆地上的考古学发展得有声有色,而这么长的海岸线和如此大的领海,其间,必然暗藏着巨大地可待开发的考古资源。因为西部

3、面临喜马拉雅山脉的天然阻隔,历史上与外界交流最为有名的便是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海路。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

4、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海路中的郑和下西洋只是与外国海上交流的一个特例,历史上还有无数次这样大大小小的来往交流,所以,沉船是不可避免的,船上的瓷器、陶器、玉石等等,也随之沉眠千年于海底。一、发展历程西方成熟发展的海洋考古技术传入我国的80年代中期以前,在沿海地区淤积成陆的古海湾、古河道以及沿海地中发现了一批古代沉船遗存,成为环中国海洋

5、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重要基础。这些工作有,1956年,山东梁山县宋金河故道发现一艘明代兵船;同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南京三汊河郑和造船故址上发现了一件古船的舵杆遗存;1958年,浙江温州发现4艘东晋时期的独木舟;同年,江苏武进战国淹城遗址的护城河中先后发现3艘独木舟。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在江苏扬州施桥的河道疏浚工程中发现一艘唐宋时期的木板船和独木舟。1972年,广东珠海三灶草堂湾浅水区发现一艘清代沉没的缝合船……这些古代沉船使用了陆地考古的方法进行发掘,它们的发现初步展示了中国古代海洋社会经济与文化

6、繁荣发展的历史,并带动了造船史、航海技术史、海交史等相关专题学术研究的开展。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西方海洋沉船考古专业技术的引入,古代沉船的考古发现进入了新的时期,古代沉船的发现由近海淤陆的偶然发现,转向海底沉船的主动调查与发掘阶段。国内外的水下考古都进入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二、著名实例然而地处深海,在水面很难探测到海底的遗存,很多沉船的发现多是出于偶然,而其后的考古打捞工作更是艰苦万分。例如,著名的“南海一号”的打捞。“南海一号”是于1987年夏天发现的南宋时期的一艘商船,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

7、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其船舱里保存文物总数估计超过6万件,考古价值堪比兵马俑,满载瓷器的价值估计高达3000亿美元!历经20多年,直到2007年12月22日,深藏于海底800余年的南宋古船“南海一号”,才在万众瞩目中被整体打捞出水。此次打捞,从技术和工艺上来讲,都是史无前例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而“南海一号”的发现,纯属意外。远在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荷兰图书馆和航海图书馆中,查到一条古沉船,属东印度公司。当年8月,中

8、国救捞总公司决定和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打捞这艘外国沉船。经过细致的海底探测和查找,这艘外国船只并未找到,然而,水下工作人员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艘古代沉船,并当即打捞出一些珍贵文物,有瓷器、铜器、锡器、镀金器、铁器,其中以中国生产的瓷器为主。“南海一号”被发现的20年,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20年。其实,更为有趣和无奈的是,中国水下考古是被英国人哈彻逼出来的。因为在1985年,哈彻在中国南海发现一艘沉船,他用10周将船上货物打捞出水,包括15万件清代康熙年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