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ID:51421182

大小:29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24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_第1页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_第2页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_第3页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_第4页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号08050133班级08金融1班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2008级金融学院题目: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学生姓名庄梦琦学号08050133专业金融学班级1班2010年6月8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0805013308金融一班庄梦琦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多次采用利率政策调节居民储蓄与消费,但收效甚微。本文通过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四个指标,基于1980年至2009年样本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四个变量对于城乡居民储蓄的影响,并提出了四个政策建议: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

2、家庭人均纯收入、完善资本市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慎重使用利率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完善税收财政体制。关键词居民储蓄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元回归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居民储蓄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通过储蓄而累积的巨大资本对于卓有成效的投资和消费市场的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一直以来,我国主要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其他两架马车尤其是消费扮演的角色却无足轻重,而过高的储蓄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我国曾多次采用利率政策以期影响居民的储蓄行为,但这对于数千年传统思维根深蒂固的消费和储蓄观的冲击显然是十分有限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

3、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10.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60772亿元,增幅达1237倍之多,而2008年至2009年增长率也达到了20%,这种大额度、高增长的居民储蓄情况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转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拉动内需、加大投资力度更是成了各国政府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我国也投放了4万亿人民币用于救助市场。随着各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而来的问题是各个市场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我国截至2011年4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了近一年的最高值5.3%。控制通货膨胀与拉动经济运行称为市场面临的主要难题。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有效手段在保持合理通货膨胀的同时充分释放居民储蓄的巨大

4、购买力对于改善目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困境是大有裨益的。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通货膨胀率、实际存款利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四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计量模型,探讨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如何有效调节居民储蓄以满足经济增长需求的政策建议。二、文献综述居民储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对居民储蓄的研究主要基于经典消费储蓄理论,通过进行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因素分析和实证检验来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建议。国外研究的基石是经典消费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该理论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

5、的关系即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正数且小于1,其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并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杜森贝提出的相对收入理论则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当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他人收入水平和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而得名。11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该理论与绝对收入理论的区别还在于,杜森贝认为从长期来看,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但从短期来看,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决定于掀起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i,由此导致短期消费波动较大,同时由于习惯效应的存在,收入减

6、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家庭整个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相互联系,每个家庭都是根据其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即在每一时点上,每个家庭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消费效用最大化的企图。该理论的意义在于把消费与一生的收入与财产联系起来,成功的解释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与短期消费波动的原因。在长期中,财产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大致是不变的,可支配收入中劳动收入的比率(YL/YD)也是大致不变的,因此,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大致相等。但

7、在短期中,财产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是变动的,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动基于国外著名经济学家建立的经典消费理论,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造成我国居民储蓄不断增高的因素以及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宋铮(1999)[[]宋铮.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J].金融研究,1999年第6期:46-50.]基于预防性储蓄假说理论,通过对中国居民面临的个人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定性分析以及实证检验,得出了预防性储蓄过高是造成我国居民高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