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doc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doc

ID:51446799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doc_第1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doc_第2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doc_第3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doc_第4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03月至2013年03月期间,我院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30例早期胃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的胃癌病灶全部一次性完全剥离,组织学完全治愈切除率达到84.6%,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大出血、穿孔、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疗效胃癌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

2、老年患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來,随着各项检查技术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也相应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作为新型治疗早期胃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屮[2]。本研究屮,2009年03月至2013年03月期间,我院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30例早期胃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03月至2013年03月期间,我院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30例早期胃癌患者,其屮男100例,女30例,年龄580〜86.0岁,平均年龄(65・0±8

3、0)岁,病灶直径07-3.4cm0130例早期胃癌分布,胃窦部82例、胃角部20例、胃体上部14例、贲门部14例。1.2治疗方法1.2.1仪器应用奥林巴斯胃镜(型号为XQ260J)及其配套的超声小探头(UM3R),内镜注射针、Hook刀、Flex刀、IT刀、ERBE高频电发生器、氟气刀等。1.2.2术前检查术前进行血常规、凝血、心肺功能等各项检查,积极备血,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3手术方法在胃镜引导下,喷洒靛胭脂,对病灶组织进行有效染色,于病灶外5〜1

4、0mm处,应用氮气刀做电凝标记。黏膜下注射廿油果糖、靛胭脂混合液,充分游离病灶黏膜,应用Hook刀,从病灶远端开始,做环形切口,进行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反复注射混合液,以确保充分游离,尽可能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一旦出血,找到出血部位,及时止血,小血管渗血时,IT刀电凝止血,大血管出血时,应用止血钳电凝止血或者应用金属夹止血。待病灶完全剥离后,对可见性血管畸形预防性电凝止血。置入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第一天禁食,第二天进流食,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进溃疡愈合。1.2.4标本处理整块黏

5、膜标本切除后,甲醛溶液固定,制作成2mm切片,确保病变组织处于标本边缘Z内。1.3组织学治愈标准①完全治愈性切除:一次性整块切除病灶,标本切缘及基底部均未发现癌细胞。②可能治愈性切除:标本切缘可能存在癌细胞。③非治愈性切除:标本切缘发现癌细胞。2结果130例患者的胃癌病灶全部一次性完全剥离,根据组织学治愈标准,其中110例达到完全治愈性切除(84.6%).17例达到可能治愈性切除(13.1%).3例为非治愈性切除(2.3%),手术过程屮没有出现大出血、穿孔、死亡病例。3讨论胃癌的临床症状特异性差,有时甚至没有明

6、显的临床症状,呈隐匿性发展,患者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仅存在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没有侵及肌层,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患者多有消化道疾病史、胃癌家族史[2]。早期胃癌的治疗原则是在确保患者长期生存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患者由于口身生理特点,各脏器功能均处于减退状态,而口多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疾病,很难耐受损伤性较大的传统冒癌根治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内镜下

7、黏膜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以其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并得到了普遍认可。有研究表明,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近期效果与外科根治术的近期效果相似,但是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术前通过超声内镜检查,对病灶浸润深度、浸润范围,进行准确评估,借助CT检查,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4]。值得注意的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时,由丁操作时间相对较长,最好选用气管插

8、管麻醉,便于术中麻醉控制和气道管理,患者也不会由于麻醉产生胃肠道不适症状。术后留置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腹痛、腹胀的发生率,并能及时发现术后出血情况。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运动,同时辅以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动力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130例早期胃癌患者,经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胃癌病灶全部一次性完全剥离,组织学完全治愈切除率达到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