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

ID:51493911

大小:357.2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653—2016沿淮地区中粳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TechnologyregulationofwholeprocessmechanizationofjaponicariceintheHuaiRiver文稿版次选择2016-06-15发布2016-07-1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653—201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怀远县农技推广中心、凤台县农科所、凤台县

2、水稻原种场、安徽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凤台县农技推广中心、颍上县农技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立权、何海兵、孔令娟、何清华、胡学友、李刚华、朱振江、贺文畅、王冠军、李胜群。IDB34/T2653—2016沿淮地区中粳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沿淮地区中粳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指标,包括品种及产量、壮秧标准、育秧技术、施肥、灌水、病虫防治等技术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沿淮地区中粳稻全程机械化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3、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21015稻谷干燥技术规范NY/T2674水稻机插钵形毯状育秧盘3品种及产量指标3.1品种选用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米质主要指标达到部颁二级米标准的品种(组合),22高产田块达产量700kg~750kg/667m、一般种植水平达650kg/667m以上;生育期150d~155d左右,抗逆性强。3.2产量指标2产量750kg/667m的田块要求亩穗数23万~25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40粒~150粒,总颖花2量3500万/667m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27.5g。4水稻栽培机械

4、栽插机具选用株行距无级可调,如久保田、洋马或者东洋等系列插秧机,播种机可选用久保田、井关、云马等系列播种机。5育秧技术5.1播栽期根据沿淮地区麦茬稻为主的茬口、气候和品种特性,粳稻最适抽穗期在8月下旬,以及摆栽机械和毯状苗插秧机对秧苗秧龄的要求,故摆栽秧苗在5月10日到15日播种、毯状苗5月20日到25日左右播种,在6月10日至15日栽插。1DB34/T2653—20165.2壮秧标准摆栽秧秧龄30d~35d,叶龄4.5叶~5.5叶,苗高15cm~20cm上下,单株茎基宽0.3cm~0.4cm,平均单株带蘖0.3个~0.5个;毯状秧秧龄18d~22d,叶龄3.5叶~4.5叶,苗高13~18

5、cm上下,苗均,每平方厘米2.0~2.5株主茎苗,苗挺叶绿,秧苗带蘖率20%~30%。5.3秧田选择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作育秧基地,秧大田比例摆栽苗1:60、毯状秧1:100留足秧田。5.4秧盘准备盘秧选用塑盘,规格参照NY/T2674。5.5营养土准备5.5.1营养土选择选用菜园土或耕作熟化的旱地土(不宜在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5.5.2营养土培肥222月上旬在取土田块上施人畜粪或腐熟灰杂肥2000kg/667m,以及复合肥25kg/667m(NPK:15-15-15),连续旋耕2次~3次后取表层熟化土壤,粉碎过筛,粒径2mm~4mm,土壤含水量为15

6、%左右。2大田备营养土60kg/667m,同时在营养土过筛后每100kg细土拌1kg壮秧剂。5.6秧板制作5.6.1秧板培肥2在播种前10d~15d,苗床施用复合肥30kg~35kg/667m(NPK:15-15-15),将苗床翻耕、碎土、耙平。5.6.2秧板规格与质量秧板按畦面宽1.40m、沟宽0.3m、沟深0.15m制作,秧板做好后使板面达到“沉实、平整、无残茬、不弯曲”。5.6.3铺切根网秧板上铺一层与畦面宽度相同的切根网。5.7播种育苗5.7.1用种量2选用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稻谷,大田用种量常规粳稻3.0kg/667m、杂交粳稻1.5kg2/667m。5.7.2晒种2D

7、B34/T2653—2016播种前选晴暖天气晾晒稻谷2d~3d。5.7.3脱芒选用风选脱芒机将稻谷上的芒或枝梗脱去。5.7.4比重选用10kg清水加2kg食盐,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比重为1.14盐水选取谷粒饱满的种子,选后用清水洗净稻谷盐分。5.7.5浸种消毒按有关药剂浸种的要求浸种。浸种时间长短视气温而定,以种子达到谷壳透明、米粒腹白可见、米粒易折断无响声为宜。5.7.6催芽采用日浸夜露的办法使水稻种子达到破胸露白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