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1453-2011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pdf

DB34T1453-2011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pdf

ID:97540

大小:296.5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06-21

DB34T1453-2011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1453-2011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1453-2011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1453-2011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1453-2011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1453-2011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453—2011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ProductiveCultivationRegulationsforWheat-RiceCroppingSystemalongtheHuaiheRiver2011-07-07发布2011-08-0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453—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本

2、标准主要起草人:孔令聪、武立权、黄正来、汪建来、高福平、姜涛。IDB34/T1453—2011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徽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配套的品种、播期、播量、肥料运筹、水管方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主要栽培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淮地区稻麦连作区一季中稻、稻茬麦高产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50-2009稻谷GB1351-2008小麦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

3、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8321.8-200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周年平衡增产指将小麦水稻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整体来考虑,依据气候与作物的时空统一性及冬小麦、水稻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对小麦水稻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安排,实现两季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4产地环境条件4.1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规定。4.2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规定。4.3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规定。1DB34/T1453—20115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22中稻每667m产600kg~650kg。

4、中粳稻要求每667m穗数20万~23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302粒~15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27.5g;中籼稻每667m穗数16万~17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8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8g。22小麦每667m产400kg~450kg,每667m成穗34万~38万,穗粒数35粒~40粒,千粒重38g~42g。6茬口配置与播栽期中籼稻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育秧,6月5日~6月15日移栽,9月下旬腾茬;小麦10月15日~10月20日播种,第二年5月底到6月初腾茬。中粳稻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育秧,6月5日~6月15日移栽,10月上中旬腾茬;小麦10月20日~

5、10月25日播种,第二年5月底到6月初腾茬。7品种搭配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品种(组合)。中籼稻推荐使用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中籼稻茬口种植半冬性小麦品种;中粳稻推荐使用优质高产常规品种或杂交水稻品种,中粳稻茬口选用春性小麦品种。8平衡施肥2中籼稻全生育期每667m施纯氮15kg~16kg、五氧化二磷5kg~7kg、氧化钾7kg~8kg,2硅肥4kg~5kg、锌肥lkg~2kg;接茬小麦全生育期每667m施纯氮14kg~16kg、五氧化二磷5kg~7kg、氧化钾6kg~8kg,锌肥lkg~1.5kg。2中粳稻全生育期每667m施氮17.5kg~20k

6、g、五氧化二磷7kg~10kg、氧化钾8kg~10kg,2硅肥4kg~5kg、锌肥1kg~2kg;接茬小麦全生育期每667m施纯氮12kg~14kg、五氧化二磷4kg~6kg、氧化钾5kg~7kg,锌肥lkg~1.5kg。9水稻育秧技术9.1秧龄及壮秧标准秧龄30d~35d,叶龄6叶~7叶,70%的秧苗带蘖2个~3个,苗高20cm~30cm左右,白根数25条~30条,叶色绿偏淡,根系短、白、粗、多。9.2育秧方式9.2.1旱育秧技术要点为肥床:疏松肥沃的菜园地或旱作地。2足肥:播种前15天~20天每667m施45%(15N-15P-15K)三元复合肥50kg、氯化钾5kg、

7、2尿素10kg~15kg或旱育壮秧剂40kg~50kg,稀播:30kg/667m(秧本田比1:25~30),采用抛栽方式可拌强吸水种衣剂。2DB34/T1453—20119.2.2湿润育秧2合式秧田(平整、排灌方便)、稀播:12.5kg/667m(秧本田比1:10),踏谷,扎根立苗前湿润管理,严禁淹水倒芽。9.2.3塑盘育秧抛秧采用壮秧剂拌营养土,精确定量播种(每孔1粒或2粒种子)、控制秧龄(20d~25d)、移栽前1d~2d重施送嫁肥。10移栽10.1原则宽行窄株,确定合理密度,提高栽插质量;推广免耕抛秧和机插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