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移居(其一).ppt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移居(其一).ppt

ID:51530403

大小:2.27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2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移居(其一).ppt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移居(其一).ppt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移居(其一).ppt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移居(其一).ppt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移居(其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移居(其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结合陶渊明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态度,体会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2、品味和把握陶诗淳真自然、质朴无华的风格特色。3、背诵这首诗。一、课文的思想内容本诗应是公元410年陶渊明年四十六岁所作。南村在浔阳(今九江),陶渊明由上京迁至此。作品主要是写诗人移居到南村同“素心人”一起生活的情景,抒发了喜得佳邻的喜悦。诗从移居南村的原因写起:“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非为卜其宅”是用《左传昭公三年》中古谚“非宅是卜,惟邻是卜”之意。“闻多素心人”二句可以看作是全诗的总题,诗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它而写的。“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两句承

2、前启后,抒发了夙愿一旦实现的喜悦,引起后面进一步描写移居后的情况。“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因为移居的目的在于择邻,居室的大小好坏与否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表现了诗人安贫守俭的生活态度。接下来写移居后和“素心人”十分融洽而快乐的生活:“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四句描写了移居后的生活,回应并加强了开头的意思。二、课文的艺术特点该诗意境古朴敦厚,抒情率真自然,语言质朴无华,能够突出体现陶诗平淡中见深情、质朴中含至味的创作风格。移居(其一)早就想到南村住,不为选择好宅基。听说这里人纯朴,愿与相伴共朝夕。我怀此念已很久,今日终

3、于如人意。陋室何必多宽大,放张床铺就足矣。邻居常常相往来,直言不讳谈往昔。美妙文章同欣赏,疑难问题共分析。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清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没有人比他更大的。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与道同盛衰之意),孰能如此者乎?(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

4、、杜诸人皆莫及也。所贵于枯淡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亦何足道。(宋·苏轼《东坡诗话录》)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四)五言自汉魏至六朝,皆自一源流出,而其体渐降。惟陶靖节不宗古体,不习新语,而真率自然,则自为一源也。然已兆唐体矣。(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六)陶潜胸次浩然,吐弃人间一切,故其诗俱不从人间得。诗家之方外,别有三昧也。(清·叶燮《原诗》外篇卷下)自来言情之真者,无如靖节。(清·王

5、寿昌《小清华园诗谈》)一、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他在国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极为尖锐、个人政治理想根本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坚决归隐,独善其身,成为后世文人逃避黑暗现实的楷模。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陶渊明无论是作为隐士,还是作为诗人,

6、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作为隐士,他一方面让人洁身自好,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让人一味醉心诗酒,逃避斗争,过于消极避世,不利于社会向前发展。作为诗人,他是中国田园诗人的鼻祖,其成就和风格为后世众多诗人膜拜;同时,他的五言诗又是我国五言古风的最高成就标志,是许多人学习的范例。陶渊明的诗大量描写田园风光,歌咏劳动生产,或反映东晋农村的凋敝现状,或抒写个人美好的理想,曲折地暴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具有广泛深刻的思想价值。其诗风平淡自然、醇厚有味,所谓“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

7、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二、在这首诗中,陶渊明描述了他移居南村和他与邻里相处的日常情景,但其中流淌着的却是作者汩汩的真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慕与“素心人”相处,“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表现了诗人对朴实人生、真情、真美的深沉热爱,更展示了他旷达、高洁的襟怀,这在“真风告退,大伪斯兴”、人欲横流的黑暗污浊现实面前尤为可贵。三、1、卜:古人将龟甲放在火上烧后根据烧出的裂纹来预测事情凶吉的一种迷信活动。后来用其它方法预测凶吉,也叫卜。2、素:这里是

8、真情的意思。3、兹:此,这里。4、庐:简陋的房屋。四、略。枯淡足自乐 直写胸中天──读陶渊明《移居》二首之一沈悦苓义熙四年戊申(408),陶渊明在上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