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水平_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_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_虞义华.pdf

经济发展水平_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_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_虞义华.pdf

ID:51541048

大小:497.5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2

经济发展水平_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_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_虞义华.pdf_第1页
经济发展水平_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_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_虞义华.pdf_第2页
经济发展水平_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_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_虞义华.pdf_第3页
经济发展水平_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_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_虞义华.pdf_第4页
经济发展水平_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_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_虞义华.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水平_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_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_虞义华.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3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112虞义华郑新业张莉(1.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2.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提要]利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多项计量检验,比较了不同计量模型之后,笔者选取了能够修正面板异相关和自相关的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研究表明,(1)碳强度同人均GDP之间存在/N0形关系。(2)第二产业比重同碳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第二产业

2、比重越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就越高。(3)对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的情景分析表明,如果产业结构不改变,没有实施另外的政策,经济增长速度本身难以引致碳排放强度的大幅下降,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难以实现。[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6X(2011)03-0072-10五0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一、引言也提出了总量控制指标,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另外,为了应对国际上要求中国减少二最近几年,为

3、了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氧化碳排放的压力,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应对国际上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我国政府在治理府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比率控制指标,决定仅有局部影响的温室气体和全球影响的温室气体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碳排(如二氧化碳)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从总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量上和比率上制定了若干中长期的减排目标。例就我国政府这一政策宣示而言,一个重要的问如,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题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结构的演变会自动个五年规划纲要6既提出了比率指标,即

4、/十一导致这些目标的实现吗?若结论为/否0,则政府[收稿日期]2010-12-16[作者简介]虞义华(1977)),男,江西吉安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郑新业(1969)),男,河南新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张莉(1973)),女,云南玉溪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72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3期以数量管制还是以税收方式,花多大的代价来实现的碳排放密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视角,来¹这个目标呢

5、?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有必要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就计量分析碳排放背后的决定因素。到目前为止,碳排放分析而言,对于本文所涉及的面板数据分析,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决定因者在选定合适的模型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设素上,以及GDP达到何值时,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定检验(modelspecificationtests),这样检验的目峰值,等等,对碳排放强度方面的讨论相对较少。的在于使我们的计量分析模型更令人信服,进而在有限的文献中,大部分都是以/因素分解0方法得到无偏的、有效的参数估计量,以及合适的统来分析

6、碳排放强度变化背后的因素。例如,巴哈塔计推断(statisticalinference)。(4)本文的发现为查亚和尤沙纳拉沙米(BhattacharyyaandUssanaras-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经验研究的依据和参samee)利用LMDI(log-meandivisiaindex)分解考意见。法研究了1981)2000年泰国能耗强度和CO2排放[1]强度的变化;范迎等人(Fanetal)利用AWD二、中国碳排放现状(adaptiveweightingdivisia)研究了中国1980)[2]2003年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张明等人(

7、Zhanget图1展示了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由al)利用因素分解法(IDA)分析了1991)2006图1可以看到,近10多年来中国的碳排放有了显[3]年中国与能源有关的CO2排放。张有国(Zhang)著的增加,且排放量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于煤炭将/因素分解0与投入产出技术相结合,从需求角消耗。天然气的消耗量一直都很稳定,所以其碳度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需排放的变化不是很明显。2004年以后原油的碳排求和生产技术两类因素,研究我国1992)2006年放与2000年以前相比有了相对的增加,但其增[4]期间碳排放量以及强

8、度的变化。这些研究对我们加的幅度不是很大。可以看出,我国的碳排放主理解碳排放的决定因素、判断其发展轨迹具有重要要源于煤炭的消耗,并且在2001年以后煤炭的的意义。不过,若我们希望对2020年的碳排放强碳排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