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读后感.doc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读后感.doc

ID:51550489

大小:33.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读后感.doc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读后感.doc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读后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读后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读后感这段时间我参加了远程教育课程,有幸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这一课程。在这次课程学习中,我收获不少,通过学习对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课型与教学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想谈谈第二章的第四节小学数学解题(练习)课这一章。在这章中提到“习题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过好‘审题’关;对实际碰到的数学问题,更要解决好‘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个问题。学会‘审题’,是‘解决问题学习’的第一步。审题——包括读题、识题和剖析。先要读懂题,然后把题目的文字叙述准确地转译为图式、换成数学符号的表达形式,进而剖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尤其要

2、注意隐含的已知条件),求解问题的实质。……”这一段话说得真好,我也有同感,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对于在习题课中应如何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学习”几个问题的一些看法:一、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二、仔细推敲,准确理解题意敲就是仔细推敲,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

3、“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三年级去秋游,三(1)班52人,比三(2)班多3人,三(2)班一共多少人?”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三(1)班的人数多还是比三(2)班的人数多这就要抓住“比三(2)班多3人”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三(2)班多3人”,就是“三(1)班比三(2)班多3人”,也就是“52人比三(2)班多

4、3人”,这样不难判断出三(1)班的人数多,三(2)班的人数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三、复述题意,进入情境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如“小明家养了35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2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2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复述题意能准确地

5、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