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

ID:51552803

大小:20.3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_第1页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_第2页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②吟啸:吟咏啸歌。③芒鞋:草鞋。④向来:此处为方才之意。   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

2、,以曲笔直写胸臆。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   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

3、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阅读练习二:   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   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3)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4)你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   参考答案: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

4、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   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3)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   (4)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

5、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阅读练习三:   ⑴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   答案: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⑵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同时还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全词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生活小景中,令人领略不尽。   ⑶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

6、情?   答案: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写出了苏轼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的心理感受,也写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旷达和乐观,进而言之,这便是面对苦难时一种可贵的超脱精神。   阅读练习四   4.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6.词的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4分)   参考答案:   4.一蓑烟雨任平生(2分)   5.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

7、修辞手法。相迎一词,表现出诗人经过风雨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喜悦(大意相同即可)(2分)   6.这两句表达出诗人独特感悟是: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程何尝不是如此!一切政治风雨都会过去,经过了阵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及其超脱的人生观(大意相同即可)(4分)   阅读练习五: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风很大,雨点很猛,穿林打叶,风声呼叫,面对这样的情势,一般人都会惊惶失措的。可是作者是怎样的呢?他做了些什么事情?   答:他不慌不忙,一边吟唱长啸

8、,一边慢慢走路。   2、作者对于这种在雨中漫步是怎样看待的?由此可见出他怎样的心态?   答:作者认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雨中漫步比骑马还要轻快,这风雨有什么可怕的?表明了他泰然自若、悠闲自得的心态。   3、词的第一句写到了穿林打叶之雨,是眼前自然界中的雨,那么,一蓑烟雨任平生写的是什么雨呢?作者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