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

ID:51561142

大小:47.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学校:海拉苏蒙古族中学班级:五年级人数:课题:我国的国宝---探索古遗迹设计者:谷凤茹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古代遗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尝试多渠道地搜集有关古遗迹的资料,透过历史遗迹探究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的展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设计依据

2、:1.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了解大多限于书本、电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而且知之甚少,更别说是深入了解了。所以我在教学时,请同学们课前深入学习课本、大量收集资料和图片,以便更广更深地了解我国这些世界文化遗产,通过课前收集、课中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教材分析:〈〈我国的国宝〉〉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化文化〉〉中的一个主题。主要涉及的教材内容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哭泣的古遗迹”、“文物古迹的保护”。本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本课时了解古遗迹背后的故事,探索古遗迹的价值,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这个课时

3、为学好下一课起重要的铺垫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古代遗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历史遗迹探索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具准备:课件、中国版图,学生准备自己浏览名胜时拍摄的照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开放式导入播放〈〈长城长〉〉歌曲看视频跟唱激发学生探索长城兴趣一、了解万里长城,激发探究欲望(1)出示长城图片,设疑:看这就是长城,它在看图说感受讨论汇报解决办法核心过程推进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感觉?(雄伟、壮观)关于长城,你对它了解多少呢?(板书长城)

4、(2)引导学生自学(3)小组分工合作,了解有关资料。(4)成果交流反馈共同解决教材70页上的问题和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讲一讲有关长城的故事,谈一谈感受。放视频相机补充资料(5)小结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查找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了解长城的意义、功能以及人们的感受。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能使合作学习得以更加深入地进行。二、走进秦兵马俑,探索古遗迹(1)看图片引导学生说印象(2)放视频补充说明(3)小结师生互动结合教材利用学生查找到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和秦始皇的其人其事,解决教材上的问题,想象当时的社会状况。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信息使学生在交流中增长自己的知识。三、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自学

5、大足石刻(2)播放图片加深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说说这几幅石刻作品所表现的内容。(3)小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交流有关大足石刻的信息。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延伸整合,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总结、提升、布置作业知识竞赛。作业:让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整理关于古遗迹破坏,及修复保护和相关资料。反思与重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中第二主题《我国的国宝》的第一课时。本课在导入时,我选用的是问题导入,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清楚地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及其宝贵价值。同学们预习的比较充分,基本上能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

6、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在地图上确认古遗迹位置时同学们表现的不是很积极,应该像教研员课后点评的那样,让学生们在辨认书中已列出的文化古迹的基础上,再确认自己搜集到的其它古遗迹的位置,效果可能就会明显好一些。同时他们对各个城市所处位置并不熟悉,本身识图能力较差,所以在确认时比较胆怯。 在交流后汇报的环节,学生只是根据资料进行了机械的介绍,如果能根据自己曾经游览的经历或现场看到的图片,说出自己最真实、最切身的感受,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人民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了不起,激发了学生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不足之处:  对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流程没达到熟练地程度,又怕自己处理不好

7、课堂的生成,也怀疑自己的随机应变的能力——重重顾虑,让我时刻关注预先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多样性,再周密的教学设计,也不能预测到学生的全部,不应以教师的思维来固定一个标准答案。在教学中,我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的同时,善于发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去急中生智,去巧妙地调控学情,进行课堂教学的再设计。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爆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亮点。谈到再设计,我认为对于探索万里长城应加大信息量的收集,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