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doc

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doc

ID:51583617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3

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doc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doc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doc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课堂学案:目标1、分析文章层次,理清文章线索;(PPT)2、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雄辩艺术;3、分析孟子“仁政”思想内容,认识其思想在今天的借鉴意义。重难点:目标③过程:一、检查课前学案。二、导入:略(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PPT)三、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线索;1、听朗读,总结各层内容?提问:第一层提出什么问题?二三层里,与“民不加多”相对应的句子是什么?2.那些段落体现“王道”“仁政”思想。3、已经有了“行王道”“施仁政”,最后一段作用是什

2、么?(明确,板书)提出民不加多分析无望民加多行王道解决斯天下之民至焉施仁政不推卸责任四、师生共同探讨,研读本文,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及论证方法。1、看第一段。思考:(1)梁惠王本是向孟子虚心问政的。朗读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到他们盲目自信,矜功自得。朗读时该用什么语调,(找同学试读)。明确(“尽心焉耳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流露梁惠王矜功自诩之意,要用高昂语调。)(PPT)(2)梁惠王的问题是什么?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PPT)2、下面我们看孟子是如何为梁惠王解惑的。齐读2—4段。思考:(

3、1)针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是不是直接帮他分析的?是用什么方式分析问题?他用什么比喻?明确:不是,用比喻的方式,用战争作比喻。(2)他以战争中的什么情况来比喻梁惠王与邻国?“五十步笑百步”成语的意思是?“五十步”“一百步”分别相当于谁明确:逃跑五十步和逃跑一百步(ppt)比喻缺点错误性质相同,只是情节有轻重。五十步→梁惠王一百步→邻国(3)孟子为什么要以战争来比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设喻回答,好不好?明确:因为“王好战“。以他熟悉的事情比喻,他理解更深刻。引君入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给梁惠王以警醒,表现孟

4、子高超的辩论技巧。(ppt)3、孟子一席话,有拔云见同日功效,点中了梁惠王的痛点,顺势阐述了向的思想主张。帮梁惠王解决问题。孟子阐述了什么思想主张。①齐读5.6段,在朗读中,从语感的角度体会,这两段文字在气势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层层递进,如长江大河。②.总结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版书:(王道之始——)(王道之成——)4、对比讨论“王道之始”与“王道之成”的措施。它们分别要做到什么,解决老百姓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①看课文,王道之始有几条措施,王道之成又有几条措施?这些措施主要

5、针对谁的,体现孟子的什么政治观点?明确:主要是针对老百姓生活的,体现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观点②王道之始的三条措施怎样理解,要解决老百姓什么问题?③王道之成的措施哪些与王道之始相类似?又有什么区别?这些措施又是让老百姓达到什么样的生活?④第四条措施有什么特点?怎样教?教什么?重要吗?明确:关注民生,休养生息,遵循自然。有所不为。解决:温饱问题。积极发展生产,创造必要条件。有所为。老百姓生活达到: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举办教育,让老百姓知人伦礼仪。有所为使民心归顺。(PPT)五、合作探究:通过对比,我们

6、更深入了解了孟子的王道仁政内容,这些思想主张。在今天仍然闪耀高智慧的的光辉: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哪些主张还很有现实意义。明确:①遵循自然与可持续发展。②重礼伦理教育与现在重视技能教育。③以民为本与今天的“三农”问题。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与王道措施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联系。六、教师总结孟子告诉梁惠王,要使天下之民至,就不能“罪岁”,而是要走王道之路,施行仁政。要以民为本,保民、养民、教民。在推崇权术、霸道横行、暴政肆虐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主张根本没有办法推行。因而六十岁的孟子职能退居讲学,著述《孟

7、子》。但他的仁政治国主张,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完美的治国蓝图。他的思想主张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在我们实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依然是“匡世的真言”。让我们不得不为孟子的伟大、经典的永恒而叹服。课后学案:①假如你是新县县委书记,学完孟子王道,仁政的具体措施,你会怎样治理新县。②熟读背诵全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

8、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