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doc

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doc

ID:51609654

大小: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4

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doc_第1页
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doc_第2页
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doc_第3页
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doc_第4页
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组45例患者接受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第7天、第14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患者内毒索水平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第14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患者内毒素水平下降优于第7天,对照组患者第

2、14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患者内毒索水平下降优于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釆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稳定了患者营养状况,稳定患者内环境,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笔者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组45例患者接受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

3、3年1月收治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组45例患者接受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2〜76岁,平均(58±6・4)岁,胆源性病症为21例,暴饮暴食以及高脂血症为16例,酒精性病因为12例;治疗组45例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4〜77岁,平均(57±7・2)岁,胆源性病症为21例,暴饮暴食以及高脂血症为11例,酒精性病因为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筹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

4、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通过广谱抗生素、抑制胰酶活性禁食、纠正机体内环境紊乱,在胰腺炎急发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对照组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方式实施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总能量为146.4kJ/(kg-d),其中糖量与胰岛素的比为4:1,并将微量元素、电解质以及维牛素进行均匀混合,调配成营养液,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中,不适宜使用脂肪乳剂,如患者出现高脂血症,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胰腺病情加重。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待患者病情稳定,肠胃功能正常,对患者增加肠内营养,对其进行治疗3~8do实施肠内营养中,主要采

5、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百普利,其中含有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牛素、植物油、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水解物、水等,其含量为每瓶500ml),通过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将管道穿过胃幽门,插入屈氏韧带以下深度,其中滴速为每小时70-100ml,刚开始滴入速度为每天1000ml,随着时间不断增加,相应增加计量,2—3d内计量增加到每天2500ml[1-2]o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7、14d对患者进行采血检查,检查血清前清蛋白,并对血清内的毒素水平进行检测,患者实施治疗后,对患者的电解质以及肝肾功能进行定期复查,严格记录患者的发病症状以及出现死亡的人数[3]。1.

6、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示的血清前清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前清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治疗组的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的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第14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优于治疗组第7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14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第7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差界有

7、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lo2.2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索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内毒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第14天毒素水平下降优于第7天,对照组第14天患者毒素水平下降优于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卩〈0.05),治疗组无论是第7天、第14天,患者毒素水平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SAP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障碍,患者代谢功能紊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代谢支持以及营养支持是相当重要的[4]。在治疗中,TPN是首选的主要治疗方法,在胃肠道功能出现障碍

8、时,对其可以进行有效的蛋白质、热量以及营养素的供给,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5-6]o肠内营养可防止因肠外营养供给出现静脉导管感染情况,减少代谢功能紊乱情况的出现[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