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长跑运动体力分配探究.doc

对中长跑运动体力分配探究.doc

ID:51615168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对中长跑运动体力分配探究.doc_第1页
对中长跑运动体力分配探究.doc_第2页
对中长跑运动体力分配探究.doc_第3页
对中长跑运动体力分配探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中长跑运动体力分配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中长跑运动体力分配探究一、中长跑运动的供能特点中长跑运动主要包括:800m、1500m,两个项目在中长跑的运动比赛中,其供能方式主要是混合供能,即在运动供能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系统供能,又有无氧呼吸来实现供能。而在比赛中,哪个供能系统占主要地位,这与运动员在比赛中体能分配有着密切关系。二、在比赛中,如果以无氧呼吸供能为主运动员在比赛中一开始就以极限速度进行比赛,一定会使无氧呼吸、功能系统在比赛中占据优势,从而造成大量运动附属物肌乳酸的大量堆积,使血液和体液酸性化,刺激大脑运动中枢,使神经系统的灵敏性降低,造成运动速度

2、下降,下体产生极度疲劳的感觉,使极点提前出现,成绩大幅度下降,严重的会使比赛被动而终止。三、在比赛中,如果以有氧呼吸系统功能为主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了不使极点过早地出线,不致于肌乳酸大量堆积,采取在比赛中,初期阶段,有意识地控制速度,以至于在比赛中,后期阶段最大限度地发挥速度,提高运动成绩。但是,如果在比赛中运动员经验不足,而把初期低速阶段放的距离过长,而造成能力没来得及最大限度发挥,比赛已经结束,使成绩不佳。四、中长跑运动的阶段划分为了使参加中长跑比赛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对比赛中各阶段体能的合理分配,显得尤为重要。一

3、般在中长跑比赛中分为三个阶段:即比赛初期阶段、比赛中期阶段、比赛结束阶段。对于800米比赛,前300米为初期阶段,可以适当控制速度;300—650米为中期阶段,应当以90%的速度完成;而650—800米则为结束阶段,应当以100%的速度全力向终点冲刺。而对于1500米比赛,前300—400米为初期阶段,可用60%—70%速度进行运动;400—1200米为中期阶段,应当以80%—90%的速度完成;1200—1500米为结束阶段,应当以100%的速度全力的向终点冲刺。五、中长跑的训练应当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把力量与耐力

4、训练结合为一体最为常见的分法是循环训练法。一个典型的循环训练法包括每分钟在一个抗阻力练习和一个心血管练习之间的运动。例如,运动员要做1分钟的卧推练习,就要伴随着1分钟的慢跑。然后再做1分钟的小腿压伸练习,就要伴随1分钟的灵活跳跃练习。这种做法就是要加快运动员目标训练区域内的心率,通过保证有效地燃烧热量,通过不同练习反复的实践来增加力量。典型的循环训练法中一个小小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它会使得运动员能够通过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调整的办法即是把循环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练员可以让运动员完成一组10-1

5、2个不同的抗阻力练习内容,并伴随着5—7分钟的一个心血管练习。反复练习这个过程45-60分钟,那时运动员就将完成每组抗阻力训练的3—4套练习和20—25分钟的心血管训练内容。这里的关键是要求运动员一定要保持在一种运动的状态中。一个练习的不同动作在交替时无需休息,即从一个练习马上转到另一个练习中,运动员始终要保持自己的心率。在练习中,运动员还可以经常变化上下肢的练习顺序和肌肉群,以使全身的肌肉都能得到发展。六、运动能力的提高在高中阶段,学生大多随年龄的增长,对耐力素质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这时只满足能跑是不行的,而后

6、是能力上的提高,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自己。一般每周安排2—3次,每次距离在1000—2000米,多采用变速跑来提髙速度耐力,匀速跑增加节奏感,计时跑加大强度。并给每个学生建一张卡片,做好个人的成绩记录和感觉记录。教师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明白自己该怎样去练习提高。七、结论在中长跑运动中,体能的合理分配及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要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合理分配体能,采用科学训练方法,对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至关重要的,体能分配不可忽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