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基础知识(二)【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ppt

仿古建基础知识(二)【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ppt

ID:51667080

大小:19.14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3-28

仿古建基础知识(二)【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ppt_第1页
仿古建基础知识(二)【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ppt_第2页
仿古建基础知识(二)【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ppt_第3页
仿古建基础知识(二)【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ppt_第4页
仿古建基础知识(二)【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仿古建基础知识(二)【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建筑基础知识(二)因上传文件大小所限,人为划分为九个部分。这是第二部分中国古建筑一般由台基、墙体、木构架、屋面、装折五个部分所组成,和当代建筑的分部工程划分类似。所不同的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窗不单列,而是包括在装折部分中。一、台基构成在中国古建筑中,台基是整座建筑的承台基座,它必须有足够的支承力来保持建筑物的稳固平衡。台基的地上部分称为台明、阶台,地下部分称为埋头(也作“埋身”,“埋深”)。台明与室外地坪的高差视建筑物的等级和规模不尽相同。台基上可设栏杆,一般以石栏杆居多。第二章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构成(一)埋头和台明古建筑的台基从地下到地上

2、一般分成八个部分,下面,我们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分述如下:1.领夯石:位于柱脚最下层的基础石。2.叠石:领夯石以上第一皮基础石,如建筑物较大或基础条件较差时,可以设置2~3皮,按皮数之多寡称之为一领一叠石、一领二叠石和一领三叠石。(1)、磉墩:柱下接柱顶石的独立基础砌体。(2)、拦土:磉墩之间的基础墙。3.绞脚石:砌于叠石之上、沿整个建筑的台基四周布置的基石;按选料的不同分别称为塘石(规则条石)、乱纹绞脚石(毛石)和糙砖绞脚(砖)。4.土衬石:位于绞脚石面上的规则条石,一般呈厚板形,以大面向上,以承放上层石料;土衬石已露出地面。5.侧塘石(台帮

3、石、陡板石):土衬石上面侧立放置的塘石,主要为遮挡内部的结构,美化台基立面,层受上层石板荷载。6.阶沿石:侧塘石上面沿台基外围四周平放的厚石板,称尽间阶沿石或正阶沿石。尽间阶沿石与室内地面基本相平,略向台基外围四周倾斜,以利排水。7.磉板石:位于柱下、与室内地面相平的厚石板,主要作用为传递结构荷载至基础底面。8.磉鼓:也称柱顶石、鼓磴,是位于磉板石上承受柱底的鼓形、方形或复盆、莲花等形状的石雕构件。a磉墩和拦土图2-1-1台基的构造1具体详见图2-1-1a、b所示。b埋头和台明图2-1-1台基的构造2此外,在台基内部柱与柱之间还设有分隔墙体

4、,称为拦土,主要目的为在地坪回填土时减轻土体对台基外围结构的压力,同时承受上部隔墙的荷载。(二)须弥座须弥座多为石作,石须弥座自下而上的基本构成是:土衬、圭(gui)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图2-1-2)。如果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下枋和上枋做成双层,必要时还可将土衬也做成双层,但应有一层土衬全部露明。重要建筑的须弥座上往往带有栏板望柱(图2-1-3)。图2-1-2石须弥座的基本构成图2-1-3带栏板望柱的须弥座(三)台基石栏杆古建筑的石栏杆称栏板望柱或栏板柱子,由地袱、栏板和望柱组成(图2-1-4)。台阶上的栏板柱子由地袱、栏

5、板、望柱和抱鼓组成(图2-1-5)。台阶上的栏板、柱子等因在垂带之上,故称为“垂带上栏板柱子”,分别有“垂带上柱子”、“垂带上栏板’’和“垂带上地袱”。图2-1-4栏杆组成图2-1-5垂带上栏板柱子(四)台阶(踏跺、副阶沿石)因台明与室外地面有高差,因此,台明必须设置台阶、以便上下。江南古建筑的台阶称为“副阶沿石”,而北方清官式叫法称为“踏跺”。副阶沿石有三种布置方法,一种是每级阶长均一致,在台阶的两侧安放两块三角形的菱角石,以封闭两侧的端头;有些做法是将菱角石加工成低于台阶棱边一块石板厚度的形状,再在菱角石上面复以斜置的条状石板,石板面与

6、台阶棱边齐平,下口插入与第一档台阶接壤的地坪石板(称锁口石),称垂带,该台阶称为垂带式台阶(垂带踏跺);第二种是每级台阶长度都不一样,从第二级开始呈“门”字形和台明相接,形成三面均为台阶的形状;此类台阶不设垂带,称为如意式台阶(如意踏跺);第三种台阶常用于高级别古建筑,这种台阶特别宽,中间设石刻雕花板或礓石察板,在两侧设台阶和垂带,这种台阶称为左右式台阶(御路踏跺);此类台阶的左面为主人所用,右面供宾客通行。二、墙体构成(1)、檐墙:在房屋前后檐下开间的方向、前后檐柱之间的的墙,称为檐墙,分前檐墙和后檐墙。(2)、垛头(马头墙):硬山式山墙

7、墙体位于廊柱以外部分,在《营造法原》中称之为垛头(图2-2-1)。垛头是山墙的延续部分,是硬山式山墙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结构,而悬山和歇山等建筑都没有这一结构。如果硬山式建筑的前、后檐都有出檐部分;则前、后都有垛头。如果后檐墙不出檐,则后檐无垛头,只前檐有垛头。(3)、山墙:位于房屋开间方向的两端,沿进深方向包住山柱的墙,称为山墙。山墙一般可按屋面形式的不同分为硬山山墙、悬山山墙和歇山(庑殿)山墙三类。1)、硬山山墙:硬山的山墙(图2-2-2)是指山墙屋面瓦以下的部分,它包括:砖线脚、博风板等。硬山的山墙由台基上皮直达山尖顶上。若出檐则前后山墙

8、要出到台基边上,这部分在檐柱以外的山墙就叫做垛头。如果山墙超出屋面、依着柁梁和瓜柱的位置砌成为阶梯形、每级顶上设有墙肩,墙肩与各梁的下皮平,墙顶盖瓦的叫做屏风墙,屏风墙有三山屏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