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活动设计与思考.doc

[精品]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活动设计与思考.doc

ID:51727514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精品]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活动设计与思考.doc_第1页
[精品]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活动设计与思考.doc_第2页
[精品]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活动设计与思考.doc_第3页
[精品]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活动设计与思考.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活动设计与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明显多了起来。但是,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往往不够深入,缺乏探索性。我在一次《圆锥的体积》一课上,探索圆锥体的体积时,我安排了动手操作活动。课堂上:我问:“在圆锥中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动手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问:“是不是所有这样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再让学生分小组操作验证,实验材料包括:每组大小不一的空圆柱、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容器各一个,适量沙子。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马上得出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倒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

2、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最后再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练习反馈的效果也很好。课临近结束,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体会,并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质疑。一个课上表现相当踊跃的学生举手说:“老师,你说,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时,为什么总是强调’等底等高’?”其他学生也似有同感。我感到奇怪,整堂课上的操作活动不都是围绕“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展开的吗?怎么学生还会有这样的疑惑呢?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每组准备下列物品:沙子适量;空圆柱1个;空圆锥3个。分别编号为圆锥1、圆锥2、圆锥3。其中圆锥1和圆柱等底等高,圆锥2、

3、圆锥3和圆柱不存在等底等高的关系,学生记录下实验结果。做完上面的实验后,我将每组记录的数据展示给全班学生:“请同学们观察总结一下,在各组记录的数据中,哪一个数出现的最多?”再让学生明确指出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的3倍。很顺利地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我先提出要求:“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正好装满。”小组代表在教具箱中取实验用的空圆锥、圆柱各一个。(各组准备的空圆锥、圆柱,有的是等底等高的,有的不是等底等高的。)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我问:“从倒沙子的次数看,两者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生1: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人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

4、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生2:我们也认为,柱的三分之一。生3:(迟疑地)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人空圆柱中,四次正好装满。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生4:是三分之一,不是四分之一。生5:我们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人空圆柱中,不到三次就将圆柱装满了。师:(我从教具箱中随手取出一个空圆锥,一个空圆柱)你们看,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倒人空圆柱里。一次,再来一次。两次正好装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二分之一。学生议论纷纷。生6:老师,你用的圆柱太小了。(我在他的推荐下重新使用一个空圆柱继续实验,三次正好倒满。学生调换教具,再试。什么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柱的三分之一生7:圆柱和圆锥等

5、底等高。生8: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分析】活动设计有深度,教学效果就好。在教师的教学中,先由教师演示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的情况,再让学生验证巩固。教师设计的操作活动,看似准备充分,操作有序,而且最终得到了结论,但并不就意味着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操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通过让学生做对比实验,正确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而在看似混乱无序的实验中,学生增加了对实验条件的辨别和对信息的批判。学生学得主动,经历了观察、发现、合作、创新的过程,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

6、这些目标的达成完全是在有深度的操作活动中实现的。“有深度的操作活动”是激发学生内在需求,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的活动。剖析上述案例。让学生自主用高和底不同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操作活动,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就不同的结论引发了争论。此时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操作验证的内在需求。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作用下,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完成了对实验条件的辨别及对信息的批判,从中有所感悟并获得“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正确结论。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深度的操作活动”是促成学生对学习行为进行反思的活动。如果当时教师对结论的得出稍加追问,引导学生比较不同高不同底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

7、的思考,那么学生就不会产生“任意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错误认识。通过让学生反思不同的操作结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新知,而且充分发展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要巧妙设计,不断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得出结论的同时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总之,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情感展开操作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