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x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x

ID:51738757

大小:5.68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2-29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x_第1页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x_第2页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x_第3页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x_第4页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张家口市万全区万全中学徐孟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近代交通工具的更新陆运水运空运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881年,唐胥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1865年,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黄鹄号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业1909年,冯如设计飞机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航业开始人力车,又

2、称作黄包车,或者东洋车。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日本,传入中国以后因为1913年在上海租界规定公共人力车必须漆成黄色,所以后来黄包车一词反而较为常用。19世纪中后期链式传动自行车发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华人,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说,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慈禧生前坐过的汽车1902年,袁世凯从香港辗转买下一辆德国产的白色敞篷汽车,这也是当时整个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袁世凯迫不及待地到了宫里,把这个新鲜玩意献给慈禧。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

3、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

4、路干线。1909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京张铁路中的“人”字形轨道、1091米的八达岭隧道令中国人扬眉吐气。1876年吴淞铁路1881年唐胥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1952年成渝铁路1958年宝成铁路1962年兰新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近代现代(改革开放前)现代(改革开放后)1969年北京地铁①从时间上看②从发展水平上看③从地域上看④从作用上看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特点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近代交通发展缓慢。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

5、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度探究材料一:1865年,德忌利士洋行联合大英轮船公司发起创办了省港澳轮船公司……开辟了香港、澳门、汕头、福州、厦门以及台湾之间的定期航班,成为这些航线的垄断经营者。材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建造铁路致使“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

6、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福议。近代交通发展艰难的原因。外资的垄断封建顽固实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匮乏受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一:当其时(1905年清末新政),以铁路为救时要图,凡有奏请,立予俞允。——《清史稿•交通志》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不仅因为中外往来日多,风气日开,更多官员亲自见识了火车铁路的益处,而且当时西方传入中国的相关知识也更为确切、真实。当时不少著名刊物如《万国公报》等频频出现介绍铁路的文字。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材料二:清季道光十五年

7、,英国以轮船查甸号航抵我国,此为轮船出现于我国海面之始。外轮侵入,旧有帆船,相形见绌……——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政府的支持观念的改变列强侵华,将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材料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以后强调“民欲兴其国,必先修其路”“振兴实业,当先以交通为重要,计划交通,当先以铁道为重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材料五: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军委铁道部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有计划地展开铁路建设,有利地促进了中国铁路网骨架的基本形式。材料

8、六: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1670余米,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背后的原因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现代交通发展的原因。材料七:李家沱长江大桥原名长江二桥,在1991年底开工。……“二桥的资金,在开工一年后就跟不上了……靠改革开放的政策撑腰,市里面最终拍板,“把日本贷款用好。”长江二桥也成为重庆第一座利用外资贷款修建的大桥。苏联的支持和帮助改革开放,政府支持,以及对外资的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