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doc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doc

ID:51743451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doc_第1页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doc_第2页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可见,“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基本上成为教师上好课、上好优质课的必备环节。下面结合自己十儿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课堂教学屮创设有效的情境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创设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萌发参与意识,就能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趣味性,要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屮去。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一开始可展示多媒体课件:一只小猴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上下颠簸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然后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屮,完全可以不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我们不妨这样设计:出示实物圆形,并用红绸

3、带绕圆一周,让红色的“圆周长”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帮助学生成功地首次感知,形成鲜亮的表象。再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深化认识。随后乂可把红绸带从圆周上拉下,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圆的一周拉直后是一条线段,可以求其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而在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乂可以用拉直的红绸带去量直径,证实圆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二、创设故事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容易被情节、故事所吸引,可

4、以根据课本中的情境图编成一则小故事或创设一个围绕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动画故事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含有一定问题的故事情节,利于引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來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止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

5、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悬念具有很强的诱惑力,悬念设置于课的开头,可以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的结尾,贝惧有“欲知后事如何,一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小学生好动好奇又好胜,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来诱发学生产生揭开问题秘密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主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

6、索数学的兴趣,让学牛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同发明德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