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docx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docx

ID:51780704

大小:37.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关键词】 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管状花,为主要活血化淤的中药之一,常用于血脉闭塞、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证。目前世界上共有13种红花,我国仅有一种。红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和脂肪油两大类,其中查耳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为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就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1.1.1 查尔酮类主要为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它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水溶性混合物。Takaha

2、shiY等[1]于1982年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A(SYA);1984年进一步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B(SYB)[2];Danisova等[3]分离得到SYC。Meselhy等[4]1993年首次分离得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yellowA,HSYA)。KimJB[5]等分离得到红花红色素(Carthamin),YinHB等[6]首次得到Cartormin。  1.1.2 其他黄酮类主要含有6羟基山奈酚3O葡萄糖苷、6羟基山奈酚7O葡萄糖苷[7],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rtin)、6羟基山奈酚、黄芩苷、槲皮素苷、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芦丁

3、[8];槲皮树3葡萄糖苷、槲皮树6葡萄糖苷[9]、杨梅素(myricetin)[10]及芹黄素(apigenin)[11],木樨草素(luteoline),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  1.2 脂肪酸红花含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二棕榈酸(Dipalmitin)、油酸(Oleicacid)和亚油酸(Linoleicacid),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0%[13]。  1.3 其他EdwardHA等[14]分离得到反3十三烯5,7,9,11四炔1,2双醇和反反3,11十三烯5,7,9三炔1,2双醇。刘玉明等[15]提取得到胡萝卜。郭美丽[16]用GCMS分析红花中的挥发油,鉴定

4、了61个化合物。此外,红花中还含有一些糖类,氨基酸等化合物。  2  药理作用  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为红花主要水溶性成分,是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yellowA,HSYA)为红花黄色素中含量较高的成分。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SY进行了红花的药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1.1  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朴永哲等[17,18]研究发现,SY可减少大鼠低灌流离体心脏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缓解心室肌组织ATP含量下降及其超微结构

5、的损伤;亦可缓解大鼠心肌线粒体混悬液中线粒体的肿胀及膜流动性下降,表明SY可缓解大鼠心肌缺氧性损伤,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腹腔注射SY可明显降低大鼠心率,且显著改善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所致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同时可缓解大鼠低灌流离体心脏的心率及冠状动脉流量的下降。提示SY具缓解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2.1.2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刘发等[19]报道红花黄色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明显降压作用,给予大鼠灌服红花黄色素1~2g/(kg・d),给药3~5d后开始降压,2~3周作用最强,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均有明显下降,认为SY的降压作用可能与抑制

6、中枢加压反射、激动H1受体、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和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等作用有关。  2.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Y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升高[20];抑制PAF诱发的人中性粒细胞聚集、黏附[21]放射受体结合实验结果表明,SY可竞争性抑制氚标记的PAF与兔洗涤血小板(washedrabbitplatelets,WRP)、兔血小板膜及膜蛋白上PAF受体特异性结合[22],从整体、细胞及分子不同层次观察到了SY的PAF受体拮抗剂的作用。臧宝霞等[23]发现HSYA可明显抑

7、制[3H]PAF与WRP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抑制PAF介导的WRP及兔多型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PMNs)的聚集,且均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提示HSYA为PAF受体拮抗剂,为红花抗PAF的有效成分之一。HSYA通过抑制PAF所致血小板黏附、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Ca2+浓度升高而使血小板活化受到抑制,缓解了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病理变化,减轻了血液循环障碍[24]。  2.3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脑缺血是一种病理过程复杂的疾病,其发病过程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