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根据病人切口的临床表现.doc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根据病人切口的临床表现.doc

ID:51808867

大小:37.4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6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根据病人切口的临床表现.doc_第1页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根据病人切口的临床表现.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根据病人切口的临床表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脂肪液化一、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根据病人切口的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多于术后3~7天发生,表现为皮下组织游离,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黄色渗液,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无异味。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二、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晰,多数学者认为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形肥胖有密切关系,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

2、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而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动作粗暴,严重挤压及过多钳夹脂肪组织,也有可能刺激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此外,在老年伴发糖尿病的女性病人中,如果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不佳,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也易诱发脂肪液化。还应注意术前外科刷手与消毒手臂,术中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剖腹产等手术注意术前皮肤消毒至外阴及大腿内侧,手术中胎盘取出后清理宫腔前先用碘伏消毒切口及子宫下段,清理宫腔、缝合子宫前再加强下段一次,缝合腹膜后也用碘伏消毒清洗

3、腹壁各层。三、术后切口液化的预防:除了手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保护切口外,采取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1.合理使用电刀。在肥胖病人使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刚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及对脂肪组织出血点盲目电凝止血。2.缝合皮下组织前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坏死脂肪组织冲洗干净,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3.缝合皮下组织时要全层缝合,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4.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结合病人手术时情况,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可于皮下深层、前鞘前面置管持续负压吸引,24~48h后拔除。5.对于老年女性糖

4、尿病病人,要控制好围手术期血糖。6.对于肥胖病人,术后早期换药时注意观察切口,可从切口上方向下方以适当压力挤压切口,一方面可将渗液挤出,避免脂肪液化的发生;另一方面可早期发现脂肪液化,有利于早期处理;术后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 四、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传统脂肪液化的处理方法,疗程长、愈合慢、患者痛苦较大,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1.如脂肪液化腔内注射强的松治疗,使疗程缩短至平均8.8天;2.如使用过氧化氢、胰岛素生理盐水冲洗,平均疗程约4天;3.若采用皮下深层、前鞘前面放置无菌吸痰管,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明显缩短,平均

5、约3天。原因可能在于通过持续负压吸引,使得坏死的脂肪液化组织及时被吸走,保持了切口的干燥,避免了坏死脂肪组织引起周围脂肪组织的进一步液化坏死。通过皮下置管引流虽然患者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但免除了过去常规撑开切口引流的痛苦,又减少瘢痕面积,缩短了愈合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获得了患者的肯定,取到了良好的效果。4.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