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工艺课后题答案.doc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工艺课后题答案.doc

ID:51811778

大小:16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6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工艺课后题答案.doc_第1页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工艺课后题答案.doc_第2页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工艺课后题答案.doc_第3页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工艺课后题答案.doc_第4页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工艺课后题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工艺课后题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原理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答:  金属固态相变主要特点:1、不同类型相界面,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2、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   3、相变阻力大4、易于形成过渡相5、母相晶体缺陷对相变起促进作用6、原子的扩散速度对固态相变起有显著影响…..阻力: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2、何为奥氏体晶粒度?说明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的影响。答:奥氏体晶粒度是指奥氏体晶粒的大小。金属的晶粒越细小,晶界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晶界数目越多(则晶粒缺陷越多,一般位错运动到晶界处即停),在金属塑变

2、时对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金属发生塑变的抗力越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也就越高。晶粒越细,同一体积内晶粒数越多,塑性变形时变形分散在许多晶粒内进行,变形也会均匀些,虽然多晶体变形具有不均匀性,晶体不同地方的变形程度不同,位错塞积程度不同,位错塞积越严重越容易导致材料的及早破坏,晶粒越细小的话,会使金属的变形更均匀,在材料破坏前可以进行更多的塑性变形,断裂前可以承受较大的变形,塑性韧性也越好。所以细晶粒金属不仅强度高,硬度高,而且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塑性也较好。3..珠光体形成时钢中碳的扩散情况及片,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4、试比较贝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和马

3、氏体转变的异同。答: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形成温度、相变过程及领先相、转变时的共格性、转变时的点阵切变、转变时的扩散性、转变时碳原子扩散的大约距离、合金元素的分布、等温转变的完全性、转变产物的组织、转变产物的硬度几方面论述。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的异同点。对比项目珠光体贝氏体形成温度高温区(A1以下)中温区(Bs以下)转变过程形核长大形核长大领先相渗碳体铁素体转变共格性、浮凸效应无有共格、表面浮凸转变点阵切变无有转变时扩散Fe、C均扩散Fe不扩散、C均扩散转变合金分布通过扩散重新分布不扩散等温转变完全性可以不一定转变组织α+Fe3Cα+Fe3

4、C(上贝氏体)α+ε—Fe3C(下贝氏体)转变产物硬度低中5..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的特征、性能特点是什么?片状P体,片层间距越小,强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粒状P体,Fe3C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越高。第二相的数量越多,对塑性的危害越大;片状与粒状相比,片状强度高,塑性、韧性差;上贝氏体为羽毛状,亚结构为位错,韧性差;下贝氏体为黑针状或竹叶状,亚结构为位错,位错密度高于上贝氏体,综合机械性能好;低碳马氏体为板条状,亚结构为位错,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高碳马氏体为片状,亚结构为孪晶,强度硬度高,塑性和韧性差。5、简述钢中板条马氏

5、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板条马氏体和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1、简述钢中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10分)一般认为板条马氏体为位错马氏体马氏体内部有很多位错。片状马氏体为挛晶马氏体马氏体内部亚结构为挛晶。板条马氏体的组织特征每个单元呈窄而细长的板条板条体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相互平行排列成群其中的板条束为惯习面相同的平行板条组成。板条宽度0.10.2微米长度小于10微米板条间有一层奥氏体膜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包含几个板条群。一个奥氏体晶粒有几个束一个束内存在位向差

6、时也会形成几个块。板条群之间为大角度晶界板条之间为小角度晶界。板条的立体形态可以是扁条状。片状马氏体的特征马氏体片互不平行而是呈一定的夹角排列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呈针状或竹叶状。初生者较厚较长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第一片分割奥氏体晶粒以后的马氏体片愈来愈小。但一般不穿透晶界次生者尺寸较小。初生片与奥氏体晶界之间、片与片之间互相撞击形成显微裂纹。当WC≈1.42.0%时除具有上述特征外片的中央有中脊在两个初生片之间常见到呈“Z”字形分布的细薄片。立体形态为双凸透镜状断面为针状或竹叶状。故又称针状马氏体6试述钢中上贝氏体和下贝氏

7、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的性能差异。答:形貌特征:上贝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羽毛状,在扫描电镜观察为一群由奥氏体晶界内平行长大的板条状或针状铁素体,在相邻铁素体条(针)之间夹杂着断续的短杆状碳化物。下贝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呈竹叶状,铁素体呈片状,片与片之间以一定角度相交。(大部分呈60度和120度),在铁素体片内部分布碳化物。碳化物排列大部分与铁素体片的长轴约成60度角。亚结构:上:位错缠结。下:缠结位错。性能差异:下贝氏体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高的耐磨性,冲击韧性比上贝氏体好的多。7.什么是魏氏组织?简述魏氏组织的形成条件,对钢

8、性能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答: 魏氏组织:工业上将具有针(片)状铁素体或渗碳体加珠光体的组织称作魏氏组织,是含碳0.6%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在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