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doc

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doc

ID:51815130

大小:8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6

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1页
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2页
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3页
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4页
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5页
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6页
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doc_第7页
资源描述:

《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浅谈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既有线顶进涵施工技术探讨【摘要】【关键词】既有线顶进涵施T1、前言目前,在既有线施工屮,顶进涵因其施工的质量与进度直接影响到既有线行车安全及施工工期的保证,故备受各建设单位及丿施工单位的关注。它是在保证既有线行车的条件下,采用顶、拉或顶拉相结合的方法,把涵洞的箱体顶(拉)入路基的一种施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改移既有线的位置,不屮断既有线行车,在施工中对行车的干扰少。缺点是:①受气候影响大;②如果准备不充分,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我部在西格二线K686+300顶进涵施工屮,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完善安全保证

2、措施,保质保量、安全快速地完成了施工任务,效果良好。2、工程概况K686+300顶进涵为平交改立交而设,孔径5.0米,涵身净高3.5米,全长14.08横延米,为一新建单孔钢筋混凝十-框架箱涵。该涵洞与线路正交,基底地质资料:细角粒土,o0=450Kpa,厚]0.2米。3、施工方案3-1T.作坑开挖因现场地形,且线左存在铁通光缆,决定将T作坑设置在既冇线路右侧,因考虑到尽可能的减少顶程,工作坑尽量靠近既有线坡脚。经过计算,工作坑底部的尺寸为6.8m*20.4m(含后背施做空间),根据现场实际地形丁作坑两侧边坡采用1:0.5的坡度放坡开挖。3-2滑板

3、制作工作坑开挖完成后在其屮制作滑板,滑板屮心线应与箱涵设计屮心线一致。其长度,前端应比箱身长lm,后端与后背相连,两侧比箱身各宽0.5m。滑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为了确保滑板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滑板为30cm厚的C25钢筋混凝土制作,为防止涵洞顶进时滑板滑动或开裂,滑板每隔2米设一道地锚梁,地锚梁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制作,地锚梁横向布置①20钢筋,钢筋深入地锚梁两侧的滑板,确保地锚梁和滑板牢固的连成報体。为了确保涵洞在顶进过稈屮不出现扎头现彖,滑板预制设1%的反坡。另外在滑板前端设置1.2米宽、0.6米深的混凝土加固段,确保涵洞在顶进过稈屮,滑

4、板前端不会出现被破坏的情况。滑板表血用M10水泥砂浆顺坡抹面,确保滑板农血的平整度。浅谈既有线顶进涵施工为了防止滑板与预制涵箱身底板相粘连,和减少首次启动顶力,在滑板顶面铺设润滑隔离层。润滑隔离层由润滑层和教料薄膜组成,其做法如下:滑板顶面干燥后,首先浇一层柴油,然后浇一层石腊油,厚约3mmo浇洒时,在滑板长度方向每米挂一道铁丝,作为石腊油厚度的浇洒标准,每浇完一格,用抹子刮平。铁丝拆除后的槽痕,用喷灯烤熔整平。石腊油凝固后,在其上撒一层1mm厚的滑石粉,继着铺上一层汕毛毡。汕毛毡接缝处压茬0.2m并使接茬口朝路基方向,即顶进方向。详见后附《滑板

5、、后背制作示意图》。3-3涵身预制滑板制作后,在滑板上施做顶进箱涵的涵身。涵身预制的施工工艺是:在工作坑底板上绑扎涵身底板钢筋安装底板侧模灌注底板混凝土养护绑扎侧墙及顶板钢筋安装外模灌注侧墙及顶板混凝土养护拆模涂刷涵身甲种防水层。顶进涵涵身预制不同于其它涵身浇注,特别应注意如下两点:1、怦先在底板上做好测量定位工作,使涵身屮心线,滑板屮心线和顶进示涵位的屮心线三者均在同一肓线上;2、涵身预制时在涵底前端设置船头坡,以便顶进时将高出涵底的土壤压入涵底,增加其承载力,防止扎头。3-4后背施工后背是桥涵顶进施工屮的重要的临时结构•它承受顶进时的水平顶力

6、,它对施工顺利与否关系极大。如果后背不牢固,顶进时发生较大移动,就有可能把框架顶偏,英至造成不能继续顶进的严重后果。后背占整个工程投资的比重较大,如果将后背设计的过分安全,则是浪费,故需要因地制宜地做出既安全又经济合理的方案。3-4-1后背施工方案比选后背类型有以下几种,各有优点。板桩式后背:主要由钢板桩或型钢(钢轨、槽钢、工字钢),后背粱和后背填土三部分组成。此种后背一般与工作坑修筑相配合:当采用打桩后再挖工作坑的办法时,既能节省示背大量填土,乂可保证桩后土壤的密实。板桩式后背的用途较广,特别适用于后背单位长度上顶力较大而其他类型麻背不能满足要

7、求时,更显示其合理性。但需占用较多数量的钢材和备有足够数量的打桩设备,一般情况下造价较高,但顶力要求大时,则是较经济的;重力式示背:浆砌片石后背就是重力式后背之一,其组成为后背墙,分配梁和后背填土三部分,此种后背一般是在挖好工作坑后,滑板浇注前修筑示背墙,墙背填土分层夯压密实,以保证内摩擦角大于30。。当顶进完成,后背拆除后,片石可用做锥体、河床铺砌等附属工程。这种后背修筑用简单的方法即可实现。另外还有引道式后背、串联式后背及拼装式后背,但这几种因施工难度较大、造价较高一般很少使用。经过方案比选,结合实际情况,选用了重力式后背。且因地形有利因索,

8、后背墙后基坑壁可以采用垂直开挖,麻背与基坑壁结合,以充分利用有力的天然十体后背来减少浆砌片石后背墙的受力。3-4-2后背的设计后背虽是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