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doc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doc

ID:51848759

大小:5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6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doc_第1页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黄诚、许娄金(邮编:443200)内容提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现象不甚明显,且易造成污染,笔者对该试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后进行重新设计,改进的方案基本上克服了以上不足,效果明显。关键词:实验设计铜稀硝酸一、设计意图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极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传统实验中,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即被氧化而变色,易使学生产生误解。为此,笔者在借鉴前人的创新成果的基础上,经过研究改进并反复实验,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三种方案均简

2、单可控,现象明显,节约环保,而且在特点上各有侧重,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索与创新提供了范例。二、实验方案方案一:图1玻璃活塞铜丝稀硝酸ab(1)按图1所示连接好仪器.(2)将a端玻璃活塞管必,然后将双通管b端朝上,取下该端塞子,向管中注入稀硝酸,直到接近管口处,塞上单孔塞,使空气全部从导管排出。(3)倒转该装置,使a端朝上,并使b端的导管下口对准下方的容器(小烧杯或试管)。随着铜跟稀硝酸的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把酸液从导管排出,当酸液液面低于铜丝时,反应自动停止。贮存在管内的无色气体即为一氧化氮,溶液呈蓝色。(4)挤捏玻璃珠

3、外的橡胶管,空气即进入管中,一氧化氮即被氧化成二氧化氮,呈红棕色。实验主要特点:装置简约,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方案二:注射器止水夹铜片稀硝酸图2(1)按图2所示连接装置图,检查气密性后在滴管中加入铜片,在滴瓶中盛装适量稀硝酸。(2)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滴管内的空气,稀硝酸即沿滴管上升,直至充满滴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止水夹,观察到滴管内铜片与稀硝酸反应,有无色气体生成,随之将酸液压至滴瓶中,待铜片与稀硝酸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滴瓶内溶液变成蓝色。(3)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滴管内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空气推出)。关闭

4、止水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空气,可见注射器内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主要特点:此实验是一微型实验,节约环保且现象明显。方案三:气球干燥管活塞铜丝稀硝酸图3(1)按图3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将活塞打开,从U形管较长的管口注入稀硝酸,直至接近U形管短管口,保证铜丝与稀硝酸接触时无空气。(3)关闭活塞,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即将酸液压至长管一端,待铜丝与稀硝酸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管内无色气体即为一氧化氮。(4)将活塞慢慢打开,U形管短管中液面上升,生成的气体在液柱作用下即被压进干燥管,此时气球胀大,干燥管内的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5、,证明有一氧化氮转化成二氧化氮。实验主要特点:装置大气,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