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1].doc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1].doc

ID:51857869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1].doc_第1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1].doc_第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1].doc_第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1].doc_第4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六年级下册-5-1、《文言文两则》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两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吗?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答:(1)《学弈》告诉我们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

2、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2、《匆匆》1.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2.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

3、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答: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答: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

4、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答: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

5、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4.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答:(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2)仿写: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3、《桃花心木》1.朗读课文,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1)奇怪的做法:一是来

6、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2)这样做的原因:模仿老天下雨,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打哪些“不确定”?)-5-   答: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7、     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答: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6、《北京的春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1)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8、的。      (2)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其他略写。      (3)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2.重点句理解。  (1)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答: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答: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